最近,行政長官董建華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分別發表了言論,表示要採取措施穩定樓價,甚至把樓價「推高少少」。樓盤聞聲起價,地產股亦即日上升,以致有人質疑是否有內幕消息。
這個現象,反映了香港特區已迅速發展人治文化,而這對升斗市民造成重大損害。問責制不是說明房屋政策是孫明揚局長的事嗎?房屋政策不是在檢討過程中,有待決策嗎?香港的積極不干預,不仍然沒有放棄嗎?為甚麼市場、地產商以至普通市民都有這麼大的即時反應?答案很明顯,因為大多人相信過去的制度和程序已不受尊重,「長官意志」才是真正有效力的法律。政策如何如何不過是擺樣子的,董先生想怎樣做有關局長就會怎樣做。
於是孫公碰了一鼻子灰。這不打緊,誰叫他當局長?但在質疑之下,田北俊又要代為澄清,說行政當局無意托市,似乎一切只不過是隨口說說的。
朝令夕改,市民無所適從,惟恐政府托市,連忙借錢買樓,買了之後,原來不托,或者托不起,又泥足深陷。居屋停售,是真還假?停售之後,會否復售?市民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敢,恐怕是真的,於是就被政府弄得焦頭爛額,夜難安寢。
法律不易修改,政策頒布了就公平執行,這是法治,法治是穩定的,要行使權力的人一言九鼎。但一旦人治成風,那麼人民就要把精神放在追逐謠言上,誰才是真正抓權,誰「得寵」誰失勢,誰說的話得聽誰說的可以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