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戲和跑路戲 - 石琪

行山戲和跑路戲 - 石琪

原來《愛.回家》的老婦演員本身有七十七歲,演外孫的男童卻只有七歲,正常來說他可以是她的曾孫了。這部南韓片故意加強對比懸殊的效果。當然,現實世界也有三代年齡相距很遠的,尤其是繁殖力較長的男性,七八十歲添丁生孩子也不出奇。
有趣的是,《愛.回家》可算行山片,婆孫不斷在山路行上行落。我看戲很注意行山和跑路的場面,近年美國片《死亡習作》和大陸片《那山那人那狗》就是典型行山片,伊朗兒童片《小鞋子》就不停跑路。《叛諜追擊》的德國女星法蘭嘉寶妲黛只是為麥迪文開車,但她在成名作《疾走羅拉》由頭跑到尾。
妙在《魔戒》其實是長途行山片,原著小說第三集大結局行山行得最辛苦,作者托爾堅肯定有深厚的行山經驗。
林奕華音樂劇場《十八相送》的青年男女們一味等火車,沒有行山,但所唱的梁祝十八相送,原是梁山伯送別祝英台,行山過橋足足十八里。近日重看經典越劇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半抽象的國畫山水佈景中演唱十八相送,便有浪漫的行山感。
其實傳統中國戲曲舞台不用佈景,卻能虛擬地表現行山、涉水、乘船、騎馬、入城、上樓、遊園,空間感運用得自由靈活。這是很優異獨特的演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