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難賺錢,人盡皆知,唯一方法就係老生常談,開源節流。開源各師各法,成效未知,暫且唔講;節流就係諗盡方法節省成本。銀行最大嘅營運成本就係租金、人手。減分行就可以節省唔少租金喇,何況網上銀行日漸流行,分行無乜作用啫,削減分行更可以順手削除人手㖭。
呢日在宴會上,聽到新加坡發展銀行在香港幾間銀行,如發展、道亨、廣安、海外信託四間銀行正密鑼緊鼓,預備提出私人法案,效法中銀集團重組咁樣,將四行合併,以後就四間變一間,最後名稱重未決定,睇落都係走唔甩DBS呢個品牌咯。
銀行四合一,有乜意義?對員工嚟講,心知肚明啦,DBS收購道亨之後,據業內人士講,已經減少咗七、八百人,合併之後,總員工人數唔通會增加?
日本好多銀行合併之後,新名稱冇中文名(或漢名),外間人士好難記得,譬如Mizuho、UFJ,以前係乜嘢銀行,一時間真係考起,唔知重以為係新銀行㖭。取名之道,要由專家研究,莫講話幾多畫凶、幾多畫吉,就算發音有乜諧音呢?廣東話、普通話、上海話、潮州話,統統都要搵專家測試過,舉個例,「亞洲」以潮州話讀,廣州人聽,就會似「吔蕉」,唔係幾好聽。DBS喺新加坡叫做「新加坡發展銀行」,短稱容乜易變成「新發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