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懸殊,貪腐猖獗,失業嚴重,應是過去十三年隨着經濟發展而政治改革不進反退所造成的三大惡果。三個惡性發展之中,又以貪腐的問題最難解決,因為太普遍,牽連的層次極高,並且已形成了一種「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了。
當貪污、腐化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的時候,政治改革、獨立輿論就都免談了,因為政治改革與建立獨立輿論會對貪腐行為構成威脅。
在貪腐成為文化的「前進方向」時,清廉的官員是站不住腳的。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前的警隊,就曾被貪腐文化所主導。筆者認識一個朋友,大學畢業後進入警隊當見習督察,他上班第一個星期就發現自己抽屜中有信封裝着一些錢,他待要聲張,同事立即私下叫他噤聲,因為張揚出來,他在警隊中就站不住腳了。他想不要這些黑錢,但卻退錢無門,因為貪污已成為一個組織嚴密的網絡,而且是警員合作共事的潤滑劑。清官只會被淘汰。
在貪腐成為文化的「前進方向」時,真正的反貪也是站不住腳的。朱小華一案,據《蘋果日報》八月二十七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背後原因是因為「朱小華是朱鎔基親信」,「中紀委人員受到某方面壓力,極力要將朱小華入罪,很可能是朱鎔基反貪力度太大,對立勢力乘機反擊」。換句話說,要將朱小華入罪,原因竟是朱鎔基反貪,因此要整一下他的人。由此可見,反貪不但站不住腳,反而會成為被鬥爭、被害的對象。而口頭上把反貪腐叫得最響的人,卻往往就是最大的貪污腐化分子。
中共有沒有反貪動作呢?有的,為了平民憤,也要打打蒼蠅。但情形正如《莊子》所言:「竊鈎者誅,竊國者侯」。小職員受賄三、四萬元,會判兩三年,但貪污、受賄上億元,則幾乎一定沒事,原因是貪污、受賄的數目愈大,愈牽連到上層,上層往往為了不想事情查到自己或自己子女的頭上,而把主犯放過。以光大董事長的地位,朱小華即使真的受賄了四百萬,也只是「竊鈎」者,而朱悅寧使數十億的中旅國有資產流失,證據確鑿的也至少中飽了三千萬,可算是「竊國」者了。打蒼蠅不打老虎,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是貪腐成為文化「前進方向」的時代特徵。
有沒有治貪腐猖獗這個沉疴的藥呢?有。一靠輿論監督,二靠政治改革。但目前中國大陸的輿論在自由度方面比二十多年前的一九七八、七九年還不如,至於政治改革嘛,曾參與趙紫陽政治改革的中文大學政治系吳國光博士最近有篇文章一語中的:第一,中共開不出真能治病的藥來;第二,有治病的藥它也吃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