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管理協會(ISM)的9月份製造業指數跌至49.5,是今年1月以來首次跌低於50的擴縮臨界線以下,顯示製造業陷入萎縮。
此外,美國8月份建築開支下跌0.4%至8298億美元,是連續4個月下跌,亦是自2000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還有根據聘僱公司Challenger發表企業裁員數字,上月僅錄得7萬多人,是兩年來最低水平。
綜觀以上數據,若是作為普通散戶,一定認為美國經濟有再度陷入衰退之虞,又怎會對股市存有憧憬?故此數據公布後,華爾街股市周二早段走勢牛皮偏軟,歐洲股市亦然。
可是大戶對數據卻有另類「解釋」,他們認為製造業佔美國經濟總產出(economicoutput)少於40%,僱用人數亦僅佔總就業人數的14%而已,對美國整體經濟影響不致太大,何況過去8個月一直企於50水平之上;建築開支下降乃屬正常調整,且數字符合市場預期,至於裁員數字大幅減少,反映企業對前景信心開始增加云云。
大戶遂在中午過後,利用9月份汽車銷售勝預期,以及伊拉克同意讓聯合國武器檢查員無條件進入境內等消息,逐步將股市推高,杜指以貼近全日最高的7938點收市,勁升346點,納指和標普500指數亦分別急升41點和32點,這是繼周一開市狂「插」後抽高的延續篇,稍為心血少的散戶投資者,不被「震」至陣腳大亂、不知所措才怪!
照過去傳統,9月和10月份一般都是美股下跌月份,9月走勢有目共睹(跌足一個月),10月若不先抽高,又何來波幅「搵食」?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