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好股定義隨環境而變

英之見:好股定義隨環境而變

雖然筆者在本欄中一向維持偏好的看法,但前晚當杜指跌破7500之時,在訪問中亦無可避免犯上在底部進一步看淡的毛病,要估中市場底部或頂部難度極高,尤其是身處現場那一刻,要面對一大串一面倒的消息,很難不被市況影響,所以敬請對股評人要有同情的諒解。
不過縱使筆者看好,也是認為股票因為信心危機跌得過殘,有大幅反彈空間而已,並不代表認為牛市會輕易重臨。最近讀了一篇分析,文中認為現時世界的金融決策人,都是慣於應付通脹,在目前長期通縮的形勢下,未必能夠稱職。筆者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心得,不敢認同或否定,但這點對管理人員以至投資者,則頗有啟發性。

外向型股份較優勝
一般人對宏觀經濟環境轉變的調節相當慢,通縮已有一段長時間,分析員大談其禍害卻是近幾個月之事。很多公司管理層仍沿用過往一套思維,默默等待經濟復甦,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告訴他們,絕境一定可以逢生。但目前我們面對的,是世界生產設施過剩,通縮似乎會長期持續,經濟能否一如以往化險為夷,在今次的變數相當大。
在管理公司的時候,新派做法是保持較「輕身」,在急速的經濟周期中保持靈活性。現實十分殘酷,員工資源增值以及公司外判工作比例上升,都將是趨勢。經濟復甦可以是無了期的等待,在劣勢中維持生存,往往是更重要的考慮。
至於投資者也是時候反省,過往的好股,只是在通脹期中的英雄,在通縮期會否也是好股,卻是存疑,太多人還是以過往經驗作為選股準則了。其實今年初,二三線股的升浪雖然最終無功而還,可是外向型股份,始終還應是日後重點,生產成本有助爭取市場佔有率,抵銷價格下降趨勢,相反本地業務為主的大股,雖有反彈空間,卻不會重拾昔日光輝。
電郵:[email protected]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