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記載中醫學理論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專書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黃帝內經》,而專門記載中藥性能的專書是東漢末年出版的《神農本草經》。由於這兩本書的出現,正式奠定了中醫中藥的理論與治療基礎,並為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本經》記載的麻黃平喘、黃連治痢、常山治瘧、海藻治癭等等,都為現今實驗與臨床所證實。從歷史觀點來看,這是了不起的發展。因為二千多年前西方醫學尚未形成,從這裏可看出我們的祖先多麼偉大。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醫藥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和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形成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並有豐富的診療手段和養生的傳統醫學,為中國人民的保健事業及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保健和疾病的防治過程發揮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梁頌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