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職工會聯盟組織幹事 蒙兆達
香港僱主聯合會在剛發出的一份企業薪酬趨勢調查中,將現時物價水平及薪酬跟九五年比較,反映消費物價指數已降至九五年水平,但薪酬卻比九五年高百分之十六。僱主聯會繼而鼓勵企業多採用彈性薪酬制度,即減少固定底薪,增加工資花紅、酬金等所佔的比例;僱主聯會的用意不明而喻,調查既顯示打工仔女薪酬有下調空間,於是來個順水推舟,以「薪酬彈性化」的名義來為企業「減磅」鋪路。
不少工會組織及勞工團體表示質疑是次調查,因為調查的內容明顯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大相逕庭。我們尤其注意到,受到近年一浪接一浪的裁員結業潮衝擊,不少僱員在勞工市場「一出一入」下,人工已被僱主大幅壓價。調查結果跟現實情況出現偏差,其中一個原因是忽略了現時社會上不同層級的入息變化。
在九七金融風暴後,以工資作為唯一入息的基層市民的收入出現顯著下降,與中上層的收入持續上揚形成鮮明對比。按統計處的資料顯示,如果將全港家庭住戶分成十等分,將二○○○年的情況與九七年相比,扣除物價因素後,人均收入較少的五等分出現入息全面下降(除第四等分維持不變),相反,較高收入五等分的入息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見表)。如果將最窮的一成市民的收入與十年前作比較,則減少了百分之十六,反映基層市民的生活質素每下愈況。從以上資料可見,僱主聯會將工資水平劃一分析,必然隱藏了數字背後不同階層的收入變化。
僱主聯會的另一建議,即增加浮動薪酬的比例,美其名是激勵和獎賞員工的方法;但在現時勞工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不難想像會變成增加勞動強度和減薪的「糖衣毒藥」。二○○一年冠忠巴士公司轉制便是一明顯例子︰約四百五十名司機被迫接受削減一半底薪,佣金和津貼變成主要的收入來源;據有關工會的調查,司機每日最少需工作十二小時,才能維持以往工資的七成水平。
此外,僱員亦需慎防公司在改變支薪方式後,可能會產生勞工福利大倒退的連鎖效應。因為,現時按照僱傭條例,若由僱主按表現隨意發放的酬金或花紅,並不計算在工資內;因此,不同的工資結構可能會影響以工資來計算的長期服務金、遣散費、假期薪酬、疾病津貼、產假津貼等各項福利的金額水平。
對於公司在薪酬制度方面的任何變動,僱員必須審慎注意自己的權益有否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