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中樞機逝世,一連兩天的悼念,每天都有好幾千人在玫瑰座堂參加守候,報章上刊登的是權貴的光臨,但人群裏有無數人不是權貴也不是信徒,他們一心到來,為的是敬重胡樞機領導下的天主教會,是這幾年政治氣候之下跟紅頂白之風之中,少數堅持社會公義,矜憐弱小,明知要付出代價,也敢向人民說真話,敢向權貴說不的一把聲音。
在塵世的教會,教徒稱為「戰鬥的教會」,原意是要經過與邪惡和魔鬼的戰鬥,最後才能進入天國,但在塵世的教會的鬥爭,往往不只是精神和道德上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教會在不同的國家政權之下,不同的歷史時期,受過嚴苛而殘酷的迫害,信徒為他們的信仰和摯誠,付出了鮮血與生命。這樣的教會,是不會在香港特區的風浪裏低頭的。太平盛世,香港人注意到前港督彭定康是教徒,不少政府高官是教徒,但患難見真情,在風雨飄搖之際,教會的皎潔精神,才真正能表露出來,才能像一盞明燈,呼引所有為真理、公義和慈悲不怕犧牲的人,團結在這和煦的光輝裏。
安息彌撒上,陳日君主教的講道充滿了人間天上的深情,人性的病榻上的痛苦與求助,胡樞機向他說:「陳主教,請給我一些教誨,幫助我渡過這個難關吧!」他也是凡人。而陳主教俯首在他耳邊鼓勵他,那是凡人之間可以有的友情,但是就是在這人性流露的交流之中,我看到了他們超凡入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