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非法集團除了可以透過各種非法勾當「維生」外,他們對市場經營的觸覺也不比專業的經營者、經理差多少。就以昨天警方揭破的一宗高利貸案為例,非法集團就成功看到中、小企業的短期貸款需要,先借取銀行的信用卡貸款再貸予中、小企老闆周轉,賺取四百厘以上的高息,結果一年下來,這個集團獲利超過三千四百萬元。像這樣「高明」的經營手法、像這樣「無本生利」的生意眼,跟最優秀的企業經營者或財技專家相比也毫不遜色。
不過,這宗高利貸案件最大的啟示還在於點出本地銀行的貸款政策過份僵化、不合理,反映出特區政府成立的幾個中、小企業支援基金根本沒有發揮作用,以致讓非法組織有機可乘、以致平白令還在艱苦經營的中、小企業被迫以幾百厘的高息借入高利貸作周轉。對口口聲聲要扶持中、小企業、振興本地經濟的特區政府來說,這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應該看到,案中被迫借高利貸的中、小企業老闆其實都不是沒有還款能力的,否則他們不可能支付高息令高利貸集團得享巨利;此外,這些中、小企業老闆的生意也不是已走上末路,不然他們根本不會願意付出高息以取得現金周轉。也就是說,只要銀行不是只看「磚頭」(物業)才借款、只要銀行不是只看股票抵押才貸款、只要銀行在審批貸款時更多考慮企業的接單及營運情況,這些中、小企業的老闆大可從銀行或其他正常的貸款渠道取得短期貸款作周轉,不用借高利貸。然而銀行界卻始終不願放寬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政策,結果便把大筆的貸款生意雙手奉送予非法集團、把巨額的利潤奉送予非法集團,這不是笨得很嗎?
至於特區政府雖然近大半年來不斷說要扶持本土經濟、扶助本地中、小企業,可對中、小企的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卻視若無睹,既沒有跟銀行商討如何放寬貸款的限制,所成立的幾個中小企支援基金、創業基金又未能發揮緊急支援或分擔風險的角色,令大量中、小企業長期處於信貸緊絀(creditcrunch)的困難狀況。要知道中、小企業本身資金有限,資金周轉是它們面對的最大問題,直接影響它們接單以至生存的能力。
現在不少中、小企業老闆已被迫像「飲鴆止渴」那樣借高利貸以繼續艱苦經營,而特區政府的支援基金卻呆在「庫房」及銀行保險庫內「發霉」,這是哪碼子的推動本地經濟、扶助中、小企業政策呢?
(圖)「O記」署理總警司羅夢熊昨表示,高利貸集團債仔主要為中小企東主,可以想像現時中小企向銀行等正途借貸有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