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天風和日麗,一瞓醒便和好友CK飛奔到源禾路打街波;適逢港隊和科威特爭出線,結果香港贏波躋身八強,表現最出色的正是首位進軍CBA的港將潘志豪。
對現實的香港人來說,要靠打波「搵飯食」可謂遙不可及,加上運動員生涯甚短,所以香港籃球一直停留在業餘水平;之前曾到台灣打波的翁金驊亦不諱言,放棄職業籃球而回歸香港打波全因要為「事業」着想。今次潘志豪進軍CBA,令本地有志籃球的小伙子明白到:打籃球都可以有前途。
CBA水準雖遠高於香港,但從世錦賽及亞運所見,中國「高佬」不匱,好的後衞卻不多;這對個子不高的港將無異天大喜訊,因為球技可以苦練,身材卻是天生。正如美國佬的口頭禪:「Youcanteachball,butyoucan'tteachtall.」
不過要打波「搵飯食」,還是先問問自己,能否如N年前Nike的Penny廣告中一樣:「Heshootsfivehundredtimesaday,justlikeyou?」
文:仙道彬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