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齊豫演唱會,事前擔心偌大的紅館可能冷冷清清。畢竟,齊豫唱台灣片《歡顏》插曲《橄欖樹》成名,是廿三年前的事,接近四分一世紀後才首次舉行個唱,又不大見到宣傳,不像Twins演唱會到處有大廣告。紅館票價不可能便宜,山長水遠,去一次也要花不少時間精力,還有交通費……
結果並不冷清,兩場都有八成以上觀眾。齊豫歌喉仍然好,她的歌迷則相當文靜,被嘉賓周華健開玩笑說是最少螢光棒。
香港娛樂市場無疑今不如昔,紅館連滿廿場的盛況已成歷史,不過仍有各式口味的觀眾,演出節目可能更多元化了。
陳也推薦的龔志成音樂劇場《M園》,在大會堂音樂廳亦兩場滿座,很熱鬧。跟新派電子化《M園》完全相反的《吳門雅韻》原聲蘇州崑劇,預售欠佳,原來票房慢熱,到了正式在大會堂劇院上演三晚,幾乎全滿,觀眾反應熱烈,正統原聲贏得好評。黎海寧舞劇《O先生家族死亡事件》也滿座。林奕華的《十八相送》則早已預售爆滿了。到「電影資料館」小影院看英瑪褒曼的《假面》,亦滿座,要買企位票,站足全場。
今年暑期影院景況最差,電影業大叫救命,近日似乎略為好轉。或許天氣轉涼,較多人有興致出外看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