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面對股市不振,美國在第3季只有6家公司新上市,且全部在7月掛牌,8月和9月份均「交白卷」,這種情況是逾20年來首見。同季公司債券的銷情亦顯著倒退,銷售額是超過5年來最差,原因是連串企業醜聞曝光後,打擊投資者對該等債券的信心。公司首次公開招股(IPO)和債券發行量大減,華爾街證券行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大不如前,經營環境更形惡劣。
專門研究IPO歷史的佛羅里達州大學教授里特(JayRitter)說,美國在截至9月底的一季,僅有6宗IPO,且全部在7月進行,數目之少是1977年以來僅見,並為1974年至今首度連續兩個月(8月和9月)沒有任何IPO。其間有逾10家公司在最後一刻取消IPO計劃,而如期進行的亦把規模縮小。
美國今年IPO涉及的金額為210億美元(約1638億港元),而去年金額逾300億美元。根據Dealogic的資料,美國去年第3季共有15家公司上市,而在前年同季更有多達138宗IPO。有銀行家說,短期內不敢對IPO活動抱厚望。
除了新股吸引力下降,公司債券銷售也大減。Dealogic的資料顯示,美國企業在第3季共發行777億美元(約6060.6億港元)債券和票據,比去年同季減少37%,是1997年首季以來最小發行量。業內人士說,公司債券投資者的數目基本上沒有大變化,只是投資者購入的債券比以往少。
與國庫債券孳息相比,投資級別公司債券上季的孳息平均高出217點子,孳息差大過次季的175點子。美股低迷促使國債市場充當資金避風塘,可是公司債券卻未能受惠,因世界通訊(WorldCom)等企業醜聞削弱投資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