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1日,英國人漢彌頓(RichardHamilton)寫出PopArt的定義:要大眾化的、片刻的、可以擴大的、大量製作的、年輕的、機敏的、迷惑人的、商業化的。簡單講:這種藝術可以賣錢也可以潮流。
90年代,Bape的Nigo憑罐頭Tee發達;同期UnderCover的高橋盾憑香蕉圖案衞衣成名;此後二人同踏上青雲路。但二人所靠的並非自己,而是懂得利用60's的PopArt經典去成為潮流。21世紀今天,PopArt在潮流界依舊陰魂不散,由東洋Gingham主理的2K,是跨國的PopArt團體,你數得出的當紅GraphicDesigner都跟她合作。
記者:陳嘉文 攝影:伍慶泉 模特兒:NikitafromJamcast
說句實話,今時今日擺Anti-massMarketing姿態,只是一種另類市場策略,不過創立於98年的2K確有一手,能在一個Brand裏有世界各地的Graphic精英去助陣,實屬創舉!陣容包括已故的經典大師AndyWarhol與Jean-MichelBasquiat;滑板界鐵三角有MichaelLeon、AndyMueller及AndyJenkins;街頭藝術有BlackMarket的DaveKinsey、曾為電影《VirginSuicides》設計海報平面設計師GeoffMcFetridge;當然還有東洋本土的奈良美智、Groovisions的伊藤弘等等(總之粒粒巨星,要數有排數,有癮者可Click入
■連當今Graphic界最吃香的GeoffMcFetridge、BarryMcGee等大師都為日本的2K效勞,似乎世界都放眼在東洋這個市場上。除此之外,89年成立的美國品牌Westside(被潮流界譽為STUSSY接班人),Graphic以簡單直接PopArt手法見稱,早前就被東洋財團收購。
PopArt是1962-1965年間盛行於國際的新藝術,其目的是反對自1920年以來,以德國Bauhaus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現代主義設計傳統。這個運動的思想根源,其實是從美國的大眾文化中得來。當時的英國從美國的大眾文化得到啟發,這些影響包括荷李活電影、搖滾樂、消費文化等等。
「PopArt」一詞是在1954年於倫敦被英國年輕的美術評論家LawrenceAlloway所提出。Alloway所提到的PopArt,乃指在雜誌上的廣告、電影院門外的招貼畫及大量的宣傳畫,與後來人們賦予它的意義極不同。PopArt在1961年首先出現在英國;1962年時傳到美國。它在傳到美國後迅速發展起來,並正式成為一種嶄新的流行文化。而AndyWarhol(1930-87)是美國最具代表性PopArt畫家,喜愛玩重複日常生活常見的影像,示範作有《瑪麗蓮夢露》、《金寶罐頭湯》等。
(D)Dusty(28382841)
銅鑼灣洛克道516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