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亞洲擬發15億債券

工行亞洲擬發15億債券

【本報訊】經濟前景陰晴未定,但積極擴充的中型銀行利用債務工具、優化資本結構的趨勢愈見明顯。消息人士說,繼中信嘉華銀行(183)在5月底,發行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永久後償擔保票據集資後,取態進取的中國工商銀行(亞洲)(349,工行亞洲),也部署發行10年期後償擔保票據,預料發債額約為等值15億港元之美元,但具體債務結構尚在研究中,計劃仍處初階。

上周再有經濟學者降低經濟增長預測,加上國際評級機構看淡本港樓市,令本地金融機構的業務前景蒙上陰影。

資本充足率須相應提升
不過,積極拓展與內地相關業務的中資背景銀行卻乘勢崛起。今年中,中信嘉銀及工行亞洲便成功集資。
不過,工行亞洲「仍未夠喉」,不足半年再次集資,相信因其貸款業務不斷增長,資本充足比率須相應提升以配合,同時也可讓該行熟習資本市場運作,為日後可能出現的併購或注資行動,作集資「熱身」。
截至6月底,該行純利勁升92%,資本充足比率為15.9%(去年底為16.1%)。目前,該行並無信貸評級。
對於是否籌發後償擔保債券,工行亞洲發言人不予置評。該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朱琦,較早前被問及繼批股集資8.1億元後,年內會否再有其他集資行動時,表示會按業務需要及市場時機,也會考慮如發行債券等不同方式。
資本市場人士說,若工行亞洲成功舉債,將是第二間本地註冊銀行,發行這類屬混合資本(hybridcapital)的債務工具。有期後償債券可納入銀行的第二級資本計算內,強化銀行的整體資本比率。
消息人士說,工行亞洲的後償債券與中信嘉銀略有不同,除了前者具有年期外(10年期,但可在第5年,即2007年時提早贖回),工行亞洲的債務,初步計劃以「俱樂部」形式(clubdeal,即由數家牽頭協調行包銷整批債務),而非公開銷售形式推出。

滙豐或出任包銷行之一
據悉,工行亞洲這批債券的牽頭協調行,包括滙豐及其他活躍於資本市場的外資行。
證券界及市場人士指出,本地金融機構較少像歐美或新加坡等地的金融集團,運用次級債券、永久或有期後償債券、優先股等債務工具集資,優化本身資本結構,而是主要集中以股本性工具擴充股本。

股市疲弱配股集資不易
不過,隨着本地銀行併購整固增加,近年的股價又未必適合配股集資,加上巴塞爾新資本規定,釐清銀行納入資本計算的各種工具指標,業內相信,進取的銀行會更加善用債務工具,提升資本水平。
根據巴塞爾規定,同屬計入第二級資本的次級債券,發行總額不能超過銀行第一級資本的50%,但包含有期或永久後償債券等所有屬第二級資本計算之債務,發行總額只要不超過銀行總資本50%即可,因此集資規模及密度,較單發行次級債券享有更大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