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政府做應做的事

傳訊四圍炳:政府做應做的事

上周二,讀《經濟學人》網上版一篇論及歐洲國營電訊商──法國電訊困境的文章,反覆論及政府與市場關係不清不楚的弊病;同日,我們的老董在港舉行的CEO峯會上,大談要「把樓價推高些少」,在崇尚自由經濟氣氛的研討會上,大放政府要推高物價的論調,真叫人目瞪口呆,暗歎世事何其矛盾!

干預產生不公
對於經濟和市場領域的事,筆者並不是相信市場萬能,而是認為政府介入市場,失敗的比成功多;而且,大部份會出現不公平現象──所有人都是平等,但有力影響政府的比其他人更加平等!這次「樓價推高些少」事件,地產商就比小市民更加平等!
政府當年退出電訊市場,把香港電話公司售予英國大東,雖然出發點並非甚麼減少政府干擾,而是明益祖家的企業,善價沽出利錢豐厚的香港電話公司,不過結果是香港電話成為香港電訊,憑藉政府的袒護,以壟斷企業身份,獨家經營長途電話費,年年賺大錢!

枉顧開放經驗
長途電話和國際通訊費長期偏高,加大營商成本,嚴重影響香港的競爭力和作為國際都會的地位,缺乏競爭下電訊服務水平也難有期望。踏入90年代,政府找來艾維朗當電訊管理局局長,力主開放市場。當時冇人會提出「把IDD價推低些少」這個蠢說法,政府的政策目標是開放市場,容許回撥業務經營,發出3張新固網牌照,及後更無限量發出ISR牌,IDD價格立即大幅下跌,而長途電話商仍然有利可圖,根本說不上要出口術!
類似的個案是香港的流動電話業務。由80年代開始進入90年代,手機行業由模擬發展至數碼,市場對服務需求甚殷,GSM和TDMA流動電話商也年年賺大錢。及至96年,基於科技發展和市場需求,政府不理會GSM和TDMA商的反對,一口氣再發出6張PCS牌照,大大增加經營商數目。

推高價格可悲
及後數年,流動電話服務價格大幅下跌,令香港成為全球流動電話使用率數一數二的城市,港人通訊甚方便,香港的通訊業也興旺。由始至終,無論流動電話費孰高孰低,政府也不會以「把價格推高?低些少」為目標。
近日在資訊科技界聚會中,碰見一港大學者,談及正進行政府介入科技政策的社會學研究,這類研究實屬好事,有助政府理清思路,做應做的事(dotherightthings)。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