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很多時除了講求彩數外,筆者認為亦必須擁有相關的知識,才可有較高機會賺取理想回報。本港的投資文化近兩年在傳媒大力推廣下,跟以往已經有很大改變,尤其是從自發報讀投資課程的投資者之數字明顯上升來看,可見投資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民心,市場上的投資管理學課程,亦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
不過,一些傳媒過份誇大某些投資理論或工具的功能,投資者往往會以為只要完成了乜乜理論或物物投資法之後,便可以應付日常的投資問題及馳騁股場,這反而令筆者有些擔心。
在筆者兼任投資者教育的兩年多內,發覺很多時問題不是報讀投資課程學生的水準不夠,反而是很多投資課程欠缺最重要的基礎部份,令到投資者無法對大圍走勢加以分析,就如筆者最喜歡引用的例子:是否買了最好的魚竿及魚具,就代表可以釣到大魚呢?
可以這樣說,現時部份投資課程,是一些「營養不均衡」的課程,所提供的內容太過集中在技術分析,只懂教投資者看圖入市,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投資者只知道甚麼是入市訊號,甚麼是離場訊號,結果只會被大戶牽着鼻子走。
筆者並非想否定這些投資課程的存在價值,只是覺得應提供多些基礎課程,令投資根基打得更穩,尤其是大多數報讀課程者只是業餘人士,對市場運作不熟悉。因此投資者若要對市有最全面的理解,筆者建議投資者先完成一些基礎的經濟理論後,才再鑽研單一的投資工具,才是較佳的學習方式。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