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港府官員再度開腔表示計劃推出穩定樓價措施,消息令到地產股大幅反彈,一些發展商更即時取消旗下樓盤優惠,甚至計劃加價,不少投資者均憧憬樓市會出現小陽春。
無可否認,地產市道對本地經濟影響甚大,在97年之前,地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高達12%以上,現已下跌到只有6%左右。本地經濟及財富效應亦因地產市道泡沫爆破而滑入谷底,因此,阻止樓市進一步下滑將對本地經濟復甦起很重要作用。不過,人為性干預是否有效則很成疑問,事實上,政府過往已多次推出穩定樓價措施,惟均見成效不大,反映政府的措施並非針對樓市的根本問題。
現時樓市面對多項不利因素,包括供應量過多,據估計,03年私人住宅供應量2.9萬個單位,比02年的3.4萬個單位少15%,但比過往平均每年2.5萬個單位仍偏高。現時每年樓市的吸納量約2萬個,新供應加上超過1萬個貨尾單位數量遠高於需求量。
另外,由於買樓是長達20年以上的投資,在高失業率及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均阻礙市民的置業意欲,本地通縮持續亦會對樓價走勢造成長期壓力。事實上,政府長期利用政策去托住樓價是不實際的,因政府總不能每次當樓價下跌便再推出新政策。相信較實際的做法是改善本地營商環境,令支持樓市的根本因素──經濟基本因素得以改善,加上減少土地供應,讓市場自行調節,則樓市才可復甦。
網址:
鄧聲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