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十五至二十四歲待學、待業的「雙失」青少年人數有上升趨勢。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生命教育及資源中心昨早舉行了一個「跳出待學待業新思維研討會」。該中心主任吳秋和表示,待學、待業的雙失青少年數目不斷上升,根據政府統計數字顯示,去年十五至二十四歲待學、待業青年人口約為十二萬人,佔該年齡組別人口的一成三,但今年則激增至佔該年齡組別人口的三成二。另外逾三成雙失青年表示經濟陷於困境。
吳秋和又指出,該會去年共接到七千五百八十個求助個案,其中七百五十二個個案是十五至十九歲青少年,二十至二十四歲求助青年則有一千零五十八個,即是說,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受情緒困擾及有自殺傾向的求助人數佔整體求助人數的兩成四。
此外,吳秋和引述一項訪問了二百五十多名青少年的網上調查,結果發現三成多待學、待業青少年面對最大問題是經濟困境,並希望社會提供援助。她並表示,青少年面對待業、待學的壓力,必須從思維上改變對逆境的詮釋,才可跳出困局。
出席研討會作出分享的阿鋒,三年前因吸毒誤入歧途,後來戒毒後學懂在逆境下求存,並明白有付出才有成果,同時要懂得將煩惱向人傾訴。另一名分享者歐陽成俊,數年前本來在一間印刷廠工作愉快,但突然身患古怪皮膚病,令他失去工作,而且更接連患上白內障、高血壓及頸衰退等併發症,但他仍積極面對,不斷參與社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