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中央所急? - 李怡

李怡專欄:中央所急? - 李怡

董建華就任第二屆特區行政長官時重複說了一句話:「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這句話據說還成為他召開高層會議的口頭禪,以至許多高官包括馬時亨在內也常引用。
香港市民當前所想的、所急的,是甚麼?不用說都是如何重振香港經濟,改善就業,有心人更會關心政府的財赤。然而,董就任幾個月來,卻沒有見到他和政府高官如何去想、去急這個市民所想、所急的事。眼看亞洲其他地區,包括香港競爭對手新加坡,紛紛推出重振經濟的措施,香港則只有推動「一公司請一人」的無助經濟重振的動作。面對工資下調、失業率上升、樓價急速下滑,特區政府似乎無動於衷。
有助紓緩財赤的賭波合法化,一再拖延,最近消息是要準備六到九個月給立法會審議,最快明年下半年才可以實行。市民所急的,特區政府不急。
另方面,董伯及特區政府卻不斷去想、去急那些市民不想、不急的事。比如高官問責制、比如反恐法,而最引起社會爭議的,則是新近推出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的諮詢文件。
這文件急不急呢?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說,涉及《基本法》二十三條的七宗罪很少發生,普通市民涉及犯這些罪行的機會很微,因而很少人會因有關立法而受影響。也就是說,二十三條的立法,與絕大多數市民並不那麼相干,絕不是多數人所想所急的事。然而,特區政府對此則較賭波合法化急得多了,諮詢期只定下三個月,並預計明年初就要提出條例草案給立法會審議。看來董伯又要發動他在立法會的表決部隊,在不講道理,只求粗暴多數的情形下急急通過也。
諮詢文件出台後,社會上引起很大爭議。政府說「立法寬鬆,對市民無影響」,除了只唱讚歌的親中媒體之外,主流媒體對政府的「寬鬆」說法並不認同。最低調的批評也是「形鬆實緊」,「憂慮揮之不去」,或「不立法更寬鬆」。社會又再分化,市民對政府更不信任。際此經濟低迷的情形下,政府主動挑起這個非市民所想、所急的政治議題,引發爭論,加深社會的內耗,絕對不利於團結市民,集中精力,去解決當前的經濟困厄。倒行逆施何以一至於此!
世界上所有國家或地區,當經濟面臨困境時,都會盡量擱置一些政治爭議,而不會故意挑起一些分化社會的話題。即使在中國,在經濟困難時期,政治的控制也稍為放鬆。怎麼特區政府竟反其道而行之?莫非董伯的「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他真正的觀念是「想中央所想,急中央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