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慧:外幣存款證有匯率風險

投資智慧:外幣存款證有匯率風險

基本上,存款證是一份證明持有人在某銀行內有一筆相關存款的文件,該證明由銀行發行,信用程度可以與銀行本票相同,理論上可視為一種付款的媒體,存款證可能並無抬頭,以方便轉讓。
存款證在外地已流行了一段長時間,本港部份美資銀行早前亦有推出,不過當時的最低存款額動輒數百萬元,所以未能普及。早前銀行所推出的保本基金由於供應太多,回報率亦不夠吸引,由於基金不可以轉讓,投資者想提早套現亦是一個很大問題,因此存款證作為投資工具的角色便應運而生。
大多數投資者都會認為,由銀行發行的存款證是最穩健的投資工具之一,在存款證到期日時,銀行除肯定會發還本金外,亦會根據合約支付利息,不似股票般可能不派息,還要承受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另外,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程度,亦遠較一般的上市公司為高,相信除了要冒有問題的銀行可能會倒閉之風險外(不過這些事件在香港發生的機會不大),基本上不需要承受其他風險。但事實上,投資存款證之風險是可以很高的。
存款證除了以港元為貨幣單位外,部份亦可以用外幣作單位,以較高息率吸引投資者;不過,投資者在購入外幣存款證時,除非同時沽出一份遠期合約,否則在到期前滙率出現轉變下,投資便需要承受滙率風險。以港元為單位的存款證雖然有較高息率,但到期日相對地長,而市場上近日又再傳出港元脫鈎的消息,因此若接受了較高息率,其實亦是接受了因港元脫鈎而帶來的風險,投資者應注意。
彭偉新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