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前的穩定是國王新衣

十六大前的穩定是國王新衣

就在國內媒體大力宣傳十五大帶來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為召開十六大做好輿論準備的時候,九月十四日南京發生了嚴重的投毒案。根據官方發布的消息,疑犯由於嫉妒競爭對手的生意,所以投放劇毒來破壞對方的生意。這些嚴重殘害公眾生命的慘劇不是偶然。去年發生的石家莊特大爆炸案,造成上百人死亡;在公共汽車、公眾地方引爆自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雖然官方着力把這些嚴重殘害公眾生命的慘劇刻劃為私人恩怨,和政府無關。但慘劇的嚴重性和幅度之巨大,私人恩怨說法的說服力不夠;相反,犯案者好像刻意向社會顯示不滿。由於官方完全控制了這些罪犯和嫌疑犯證供的發放,我們只可以推測,卻無從證實這些製造慘劇的罪犯的動機何在。

製造慘劇表達不滿
從中國的社會變化來看,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民怨不斷在積累,正在尋求或製造爆發點,表示不滿。這些特大的慘劇,看來只是冰山一角。難怪中央政法委員會在發生南京投毒案後,立刻在九月十六日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要「進一步深化」嚴打「整治鬥爭、做好十六大安全保衞工作作出部署,動員全體政法幹警和武警官兵為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會議特別要求基層政府把各種影響穩定的苗頭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可是,在目前中國的社會經濟危機中,沒有言論和政治空間,缺乏宣洩對政策和政府不滿的渠道,這些控制手段可能造成更大規模、更激烈和極端的抗議行為。
中國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加入世貿組織,引入全球化競爭,國企大規模裁員,大量職工下崗。從一九九八年至二○○二年六月底,全國國有企業共製造了下崗職工二千六百一十一萬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扯皮下,社會保障制度千瘡百孔,下崗失業職工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在表面的繁榮背後,大量貧民三餐不繼。
為了在十六大召開前營造政府沒有忽視工人階級的氣氛,國務院在九月十三日召開了全國就業會議,承認失業問題的嚴重和社會保障的不足,要求地方政府認真做好再就業工作和失業職工的社會保障。十六大前,也許地方政府怕揹上了影響社會穩定的黑鍋,而暫時解決失業職工和城市貧民的生活問題。可是,國有資產流失不絕、裁員不斷,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會保障的財政負擔上扯皮,相信下崗和失業工人到黨政機關集體上訪和靜坐的事件都正在不斷發生。

雖然中國政府不斷宣傳農業結構調整的成功,可是農民在面對結構調整的怨氣比城鎮居民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中國執意入世,農民和地方政府在不明白入世內容的情況下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隨着中國入世,糖價下降,宜州巿約五、六千蔗農因不滿收購價大降,向糖廠追討欠款不果,加上抗議地方政府的政策,於九月十二日包圍衝擊市政府並卧軌示威,使黔桂鐵路中斷長達八小時,地方政府緊急調動近千警力平息事件,拘捕近百名肇事者。其實,這些因地方政府調整農業結構不善,而造成嚴重的農民損失情況非常普遍。受影響農民衝擊政府,與鎮壓的公安產生嚴重衝突時有發生。

平民怨氣不斷加深
面對着這些當權者自以為是的宏觀政治經濟政策,地方政府的貪污腐敗,這些城鎮居民和農民的怨氣只有不斷加深。集體的可能採取激烈的行動來向政府施加壓力,個人的就會採取消極的自殘或製造巨大的慘劇,來對社會或者政府表示強烈的不滿。
為了十六大勝利召開而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是國王的新衣。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陸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