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日利源東街大火,引起了香港官民各界紛紛議論這條街的狀況和問題,我一直都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利源東西街是平民購物的市區市集,歷史悠久。我一九五九年升中學,從新界鄉鎮官小,遷移到港島都會的「名校」,冬天的校服,規定要深藍的呢絨上裝。富裕人家的孩子有裁縫度身訂做,不然就在大公司選購,我們家境普通,母親就帶我們到利源東西街,購買現成的平價貨色。十一歲孩子的目光已經十分銳利而勢利,懂得分辨別人身上柔軟合身的訂製外套,和自己身上的成衣的分別,「利源東西街」的街名,就深深地烙在腦海裏。
成長之後,每念及母親勤儉持家,為幾個女兒的教育和上學衣物年年操心,就深深感到慚愧,每經過利源東西街,就會想念早已安息的母親。見到熙來攘往的中外本地人和遊客,認真專注地在琳瑯滿目的貨品之中,挑選自己最滿意的一件,我現在覺得幸福應該是平民化的。利源東西街的熱鬧,反映了香港的繁盛和多樣化的選擇;在經濟低落的今天,市民仍有足夠的消費力在這裏開懷購物,利源東西街反映了香港頑強的生命力。正是這個時候,香港最需要更多這樣的去處。
當然,市民的安全必須得到保障,建築物條例應該遵守,利源東街樓宇早殘舊了,僭建及違章檔攤密集。大火發生在颱風的日子,火勢稍易控制,並未傷及人命,是不幸中之大幸。在善後工作中,清拆勢成爭議焦點,但願當局推動合作、參與精神,共建一條「利源新街」,保留這個已成香港傳統的平民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