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節奏緊張,每日都要面對不同的壓力及環境變遷,因而產生情緒上的困擾;若情緒處理不當的話,隨時都會將心內的憂鬱情緒鬱結成病,成為與癌症並列下世紀最盛行的疾病──抑鬱症。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研究發現,平均每一百人中便有三人患上抑鬱症,目前本港患者人數更是97年的2倍!
記者:劉耀祥 攝影:林柏鈞
ImageGirl:CarrieSiu
鳴謝:青山醫院曾繁光醫生
資料來源:世界精神病學協會
抑鬱症是種慢性疾病,成因相信涉及到生理、心理、情緒和想法等,嚴重者更會產生自殺的念頭,其他較為明顯的病徵會有以下這些。如果病徵持續兩星期或以上,醫生就會斷定為患上抑鬱症,需要接受治療。
1.情緒極度低落
2.對任何事情提不起勁
3.感覺沒有價值及有罪惡感
4.情緒不穩定
1.精力衰退
2.失眠或渴睡
3.沒有胃口
4.體重減輕
1.產生妄想
2.記憶力減退
3.難以集中精神
1.處理簡單事情亦顯得力不從心
2.害怕面對群眾
3.動作緩慢
治療抑鬱症,現時的精神科醫生會採用三種方法:
主要用藥物作抗抑鬱用途,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或三環抗抑鬱藥等,當中大約有50-60%的抑鬱症病人可透過藥物治療而痊愈,不過以藥物治療會有機會令患者產生副作用。
主要以談話方式作為治療方法,分為認知行為治療法及人際關係心理治療法,前者透過談話技巧改變患者的負面思維,灌輸積極思想。而後者則改善患者因人際關係而導致的挫敗感,令患者可以用正面關係看待人際關係。
適用於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利用微電量刺激患者的腦部,經腦電盪治療後,患者的情緒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降低患者的憂鬱情緒。
抑鬱症是死亡數字最高的精神病,因抑鬱症患者如不及早接受治療,很多時候就會以自殺為結局。根據青山醫院的調查顯示,近年患上抑鬱症的人數與往年並未有明顯上升,不過因為經濟問題或環境問題(如失業、搬屋)等因素而患上抑鬱症的人數就有明顯增加。而從自殺?自殺不遂的個案中研究發現,其中15-25歲階層,當中有5成人已經患上抑鬱症。而30-50歲階層中更高達8成,主要原因是生意失敗、欠債等,比起97年的患病數字增加大約兩倍。
其實要預防抑鬱症發生,除思想勿鑽牛角尖之外,亦可以從其他方面着手,青山醫院曾繁光醫生為大家提供紓緩情緒的好辦法。
1.正面思想──凡事抱着樂觀的心態,想好的一面,因感受不同時亦會產生不同的情緒。
2.正確看待問題──切勿將問題誇大,令自己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增加憂鬱。
3.健康社交網絡──正常的社交網絡可以讓自己有傾訴對象,遇上問題時亦有較佳資源去解決。
4.適當的生活安排──適當時間休息、娛樂等,讓自己的壓力得到放鬆。
5.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令情緒好轉,亦是一個良好紓解壓力的方法。
抑鬱症是一種無分種族、性別及年齡的疾病,以往人們認為抑鬱症只會發生在成年人的身上,但在近年的研究中發現,低至5、6歲的兒童亦會患上抑鬱症。而抑鬱症的成因可以由先天遺傳或由後天問題而引發,如家族成員曾患上抑鬱症,其後代患上抑鬱症的機會比正常人高達10倍。另外後天所引發的抑鬱症可由生活或學業壓力、感情糾紛、失業、環境改變、濫用藥物等所造成。而從生理上說,抑鬱症是患者的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出現問題,所以患者會出現焦慮及情緒不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