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與美國海關昨日簽訂《貨櫃安全倡議》協定,容許美國派駐一批海關人員來港,與本港海關人員共同進行輸美貨櫃的預審工作。本港海關強調,美國海關人員只會在鎖定危險貨櫃事宜上提供意見,但執法及檢查貨櫃的工作仍由本港海關進行,因此安排並不影響本港的司法管轄權。但業界則憂慮,新安排將導致成本增加,削弱本港港口貨運的競爭力。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強調,有關計劃是針對大殺傷力的武器及恐怖分子的其他活動,而本港亦非人蛇轉運熱點,所以本港的貨運整體上是安全。
美國海關總署署長邦納昨日在簽署儀式上表示,除本港外,荷蘭、比利時、法國、德國、新加坡及加拿大都會參與協定,駐港的美國海關人員不會帶備武器。
在新安排下,貨主必須為輸美的貨櫃,在離港前四十八小時向海關提交貨單,以便進行檢查工作。香港海關關長黃鴻超形容,新安排猶如「兩地一檢」,貨櫃經本港海關確定無問題後,抵美時即可省卻美國海關的清關手續,以加快流程,港府和業界將在兩周內試行有關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