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凸寫:另闢蹊徑軟件大師再戰江湖

人物凸寫:另闢蹊徑軟件大師再戰江湖

曾在電腦軟件行業中叱咤一時的彼得.諾頓(PeterNorton)十多年前毅然賣掉一手建立的企業,自我放逐,結果他錯過了科網熱潮,但也僥倖避過泡沫爆破的一劫。現在,諾頓回來了,他要再度大展拳腳──儘管他的投資有點出人意表。

諾頓是著名工具軟件NortonUtilities之父。這套「百寶」軟件當年在業界贏得極好的口碑,令他揚名立萬。但諾頓卻在1990年以7000萬美元的代價將心血結晶賣給Symantec,年僅46歲便宣布「提早退休」。諾頓的唯一寄託是堆滿全屋的藝術收藏品。
現年58歲的諾頓估計擁有的資產總值約為1.75億美元,雖然比起高峯期的3.5億美元少了一半,但對於已十多年沒有正職的諾頓而言,已經相當可觀。諾頓更慶幸沒有在90年代追隨沖昏了頭腦的一眾企業家在科技浪潮中「尋寶」,因而避免了泡沫爆破後的經濟損失。

投資冷門項目
諾頓在退隱期間,買入許多稀奇古怪的冷門藝術品,而他現時的投資亦全是一些空有意念卻乏人支持的冷門研究。諾頓主要的投資是一間發展智能財產的公司AcornTechnologies,他投入了1300萬美元購入公司的一半股份。Acorn的研究五花八門,包括手提電話晶片、半導體技術的改良,甚至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負責研究類風濕關節炎的是密歇根大學的伯斯亨(RobertRoot-Berstein)教授。他曾獲得MacArthur醫學獎。伯斯亨在一次愛滋病的治療測試中,意外地發現了阻止免疫系統內T細胞攻擊關節的方法。不過,伯斯亨在找尋贊助時卻到處碰壁。他表示:「他們要先知道我的研究怎麼可行,才肯撥款支持,但我卻先要得到他們的經費,才能研究如何可行。」最後Acorn答應資助10萬美元,以換取研究取得成果後的部份專利收入。此外,Acorn又斥資近500萬美元協助聖迭哥一間公司研究「Weiner過濾器」。該過濾器據稱有助減少無線通訊網絡的雜音,但其研究理論卻頗為過時,故風險着實不少。

產品以己命名
諾頓其實是個挻踏實的人,除了曾在70年代剃頭出家當了五年和尚之外,他一生人相信很難找出比以上的投資更「出位」的舉動。諾頓於60年代已投身社會,在一間電腦精算公司工作,後來他為了令電腦更加易學易用,編寫了UnErase程式,幫助救回被刪除的檔案,受到同業的好評。而他繼後的精心力作──用以檢查和修復電腦系統的DiskDoctor,令他的名聲更上層樓。諾頓以自己的名字為產品命名,並仿效肯德基家鄉雞在產品印上自己的肖像。「諾頓家族」其後繼續坐大,目前仍是Symantic的鎮店之寶,主力產品NortonAntivirus更是首屈一指的抗毒軟件。在Symantic去年的10.7億美元營業額當中,諾頓系列獨佔35%,而諾頓本人至今仍可以收取名字專利費。
享受了多年的退休生活後,諾頓應智囊集團RandCorp的資訊科學組主管安迪信(RobertAnderson)邀請,「出山」負責複檢Anderson推薦的產品。而在1998年,同於RandCorp效力的堅寧斯(R.StocktonGaines)打算創辦Acorn,到處張羅資金,安迪信遂撮合二人。今年一月,諾頓正式加入Acorn董事局,成為Acorn的生招牌。
諾頓對公司的研究人員推崇備至,認為他們是真正的科學家。他表示:「他們都極之希望研究能取得突破,貢獻社會。當然,如果研究成果既有用又賺大錢,更是求之不得。總之,他們的熱誠感染着每一個人。」
諾頓擔心研究失敗,損害他的名聲嗎?「失敗了又何妨,反正我們已過足了癮。」諾頓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