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兩個數據,本應值得本港投資者鼓舞,分別為香港僅次於盧森堡,膺全球第二個最能吸引投資的地方,以及本港上個月失業率在連跌多個月後首次回落。不過,該兩份報告並未為港股帶來較正面支持,反而美股跌近一年新低的因素,令港股進一步下挫。港股只能反映利淡因素而未有反映利好因素,是否意味着港股的市場效率有倒退迹象?
根據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效率市場是依據價格反映消息的「程度」歸為3類,包括弱式效率市場、半強效率市場以及強式效率市場。筆者一向都不認為港股屬於強式效率市場,原因是大多數投資者仍然可以利用不同方法來達到跑贏大市的目的,其中應用市場歷史價格的技術分析,可以說是表表者。
其實,現時有部份參與者並不希望投資在一個完全強式的效率市場中,主要是因為當所有消息可以由即時的價格調整反映出來,可能連基金公司都因為連年跑不贏大市(可能是跑輸或是平手),遭投資者所離棄而無法繼續生存。另一類不希望投資在強式效率市場的參與者,相信便是專找尋套戥機會的對沖基金,他們是專門發掘市場因欠效率而出現的差價,若果所有資產價格都能完全反映所有消息,基本上對沖基金亦不能生存,到時只會造成「水清無魚」的狀態。
所以筆者認為,這種「倒退」現象不應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相反由於出現錯價,令到賺錢機會增大,反而成為吸引投資者的其中一個因素。
彭偉新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