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樞機堅強卻不善言辭

胡樞機堅強卻不善言辭

【本報訊】在港出任二十七年主教的胡振中樞機,曾帶領全港二十多萬教友走過動盪的大時代。他對內改革教會,把教會從上層社會帶進民間;對外面一浪接一浪的政治衝擊,由中英前途談判到八九民運、香港回歸、居港權事件等,胡振中都扮演着牧者的角色。

斥港府破壞法治
胡振中原名煥祿,為家中長子,尚有三個弟妹,父母都是虔誠教徒。大部份教友形容胡振中「相當低調」,幾乎從不接受傳媒訪問。一位教友說:「最深印象是胡樞機半鹹不淡的廣東話,但這不是問題,因為我們要的不是一個演說家,而是要一個關心社會的牧者。」
八五年,胡振中應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之邀,歷史性訪問北京和上海,成為四九年以來首位訪京的香港教區主教。八九年六四事件前,他發表題為《邁向光輝的十年》的牧函,警醒教友關注社會事務,這篇牧函成為他的代表作,對教友極具影響力。
回歸後港府就居港權事件尋求人大釋法,胡振中又發表牧函,批評港府破壞法治;翌年他更不理中央政府反對,如期為殉道者主持感恩聖祭儀式,獲教友廣泛擁護。
不過他任內的最大污點,可說是被傳媒揭發在過去二十七年香港教區有三名神父曾涉嫌性侵犯兒童,有輿論指摘胡振中一早知情但不報警,有包庇神父之嫌。
香港教區輔理主教湯漢在其著作《與教區一起走過的日子》中,描述過胡振中的行事作風:「他主持祈禱禮儀,常妥作準備,預先用影印機把禮儀經文字體放大,且用紅筆畫明主祭要朗誦的部份。他的生活非常簡樸,喜歡聆聽,說話不多,但非常中肯。」

與小雞恍如母子
湯漢說,胡振中就任主教以來從未享受應有的長假,但工作之餘也有溫情一面。胡振中的母親在一九八二年託友人給他送來一隻小雞,他把小雞飼養在家中,愛護有加。湯漢說:「從這隻雞的成長過程,主教母子情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