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說,「胃不和,則卧不安」,意謂脾胃的健康,會影響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若腸胃不適,就如食滯傷脾胃,會導致飲食不調、睡眠失調、精神不振等。中秋剛過,我們都吃下不少月餅,加上過節常備的高脂、高膽固醇食物,真是一節肥三磅,聚積不少脂肪不在話下,最糟的是肚子會極度疲倦!這時若用一些簡單中藥食療調理身體,就可以預防飽滯誘發其他毛病!
記者:梁佩芬 攝影:林栢鈞
鳴謝:葉英良中醫保健中心
月餅屬高熱量、難消化的中秋應節食品,突然間在一個月內不停食,導致飽滯、腸胃不順、肚屙、便秘、口氣及睡眠不好。中秋期間,除吃大量又飽又滯的月餅外,再加上不少芋頭、花生、碌柚等零食,夜晚又飲酒,只會加速令腸胃不適,及體濕熱濕熱。
食滯會令人胸悶肚脹,呼吸不暢順;如本身腸胃較敏感,更會產生自我保護功能,試圖將食物排出體外,於是便會出現肚痛、下瀉等情況;有些人則會不斷打嗝、噎出異味氣體,甚至頭痛及周身骨痛。抵抗力差的人食得太飽,會使身體免疫能力下降,更可能導致輕微發燒,容易患上「腸胃型感冒」,原已患有輕微感冒者,太飽則可能令病情加重。
俗語有云:「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若你本身腸胃功能欠佳,如經常便秘、大便不暢順等,當然應特別節制飲食。如患有慢性疾病或慢性腸胃病者,如糖尿病、膽囊炎、結腸炎等,腸胃功能較虛弱,更易「中招」;此外尿酸過高者多吃肉類,不僅易食滯,更會令體內尿酸增加,導致身體關節疼痛。
食療五則
烏梅能生津止渴、殺菌止瀉;山楂可以去除腸胃油膩,雖然可消滯解渴,卻不能當成白開水一樣猛飲,因為梅子的酸味會刺激胃酸分泌,患有胃潰瘍,或胃酸過多的人就只能稍微喝一點。一般人每星期可以喝一、兩杯;如果血液中的脂肪、膽固醇過高或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一個星期喝三次有助降血脂,清洗體內過多的油膩。
材料:山楂一両、烏梅五至十粒
煮法:用八碗水煲約四十五分鐘
蘋果雪梨都有清腸胃、潤肺、消除飽滯的功效,多吃可降血脂;猴頭菇味甘、性平、能利五臟、助消化、滋補、對消化不良、神經衰弱與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有良好的功效,經常服食猴頭菇會增強人體消化系統的免疫功能,還可降血糖、血脂及血壓的作用。
材料:蘋果二個、雪梨二個、猴頭菇一両、豬𦟌一塊
煮法:十二碗水煲二小時
雞內金又叫雞肫皮,是雞胃裏一層金黃色角質內壁,加強腸胃蠕動,對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都有良好的效果,是優良的消化劑。白朮具有健胃強身及利尿的功用,可用來治療消化不良、慢性下痢、食慾不振、四肢無力及浮腫等症狀。
材料:雲苓一両、白朮五錢、扁豆二両、雞內金一両、西施骨一塊
煮法:十二碗水煲二小時
甘笋馬蹄能清腸胃,利尿消積祛濕,味甘帶甜,小孩最適宜服用;玉米即粟米,可健脾加強消化能力。
材料:甘笋半斤、馬蹄三両、玉米二至三條、瘦肉一塊
煮法:十二碗煲二小時
麥芽及榖芽二者均含有澱粉、蛋白質、澱粉酶、脂肪及維他命B,具有補脾健胃及消食和中的作用,對於治療泄瀉,脹滿、癐食一化或不思飲食等症非常有效,經常飲用可加強消化系統功能,是良好的消食健胃藥;胡椒能行氣及消滯作用;豬肚可以形補形,幫助脾胃功能。
材料:榖芽一両、麥芽一両、胡椒一錢、蜜棗五粒、豬肚一個
煮法:十二碗煲二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