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大選施托伊貝爾自稱獲勝

德大選施托伊貝爾自稱獲勝

德國大選投票在本港時間今凌晨結束,初步票站調查和官方初步宣布的結果均顯示,德國現任總理施羅德的中間偏左執政聯盟的得票率,跟對手施托伊貝爾的保守派聯盟鬥得難分難解,必須要進一步點票才能定出誰是下任德國總理。不過,施托伊貝爾在今晨率先自稱獲勝。
選前的民意調查顯示,施羅德在政治魅力、水災和伊拉克問題等方面佔得優勢,所以能稍微領先施托伊貝爾。但這場大選被形容是德國戰後選情最緊湊的,連初步票站調查也顯示,施羅德領導的社民黨和施托伊貝爾的基民盟鬥得難分難解,有的指社民黨以百分之三十八點五得票率領先基民盟半個百分點,有的指基民盟領先以百分之三十九得票率領先社民黨兩個百分點。
截至香港時間今晨零時三十五分,初步的結果顯示,社民黨得票稍微落後基民盟,但加上夥拍的綠黨,執政聯盟可望在國會佔三百零五席,比基民盟的二百九十三席稍為領先。但結果反覆,施托伊貝爾在香港時間今晨一時宣稱獲勝,但施羅德方面未承認落敗。

投票率估計逾8成
施羅德與施托伊貝爾分別在家鄉漢諾威和慕尼黑投票,兩人都表現得信心十足。施羅德說他「有點興奮」,施托伊貝爾則說「我今日滿懷期望」,有信心得勝。
大選投票周日在大部份地區密雲有雨的天氣下展開。但在首都柏林,選民在雨中仍踴躍到票站投票。該國有六千一百多萬名合資格選民,投票率估計可高逾八成。截至當地時間下午二時,投票率是百分之四十三。
這次選戰不單止選情激烈,兩大候選人的政綱亦非常接近,同樣強調要採取溫和的勞工市場改革,同樣不敢提出會失選票的削減福利及醫療計劃。兩人主要分別是在外交政策上,施羅德強烈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施托伊貝爾則不排除德國會參與聯合國授權的攻伊行動。
相反,施托伊貝爾雖然個人魅力不足,但巴伐利亞州在他治下經濟良好,失業率只是全國的一半,是他的最大本錢,選民傾向相信他和基民盟管理經濟能力較高。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