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李國章學而優則仕教訓<br>中大校長最少做五年

吸取李國章學而優則仕教訓
中大校長最少做五年

【本報訊】高官問責制的實施,造就了中文大學前校長李國章「學而優則仕」,轉投政府當教育統籌局局長,但卻給中大留下了校長後繼乏人的尷尬局面,為了亡羊補牢,中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最近定出聘請校長兩大條件,一是必須有教授級資歷,確保大學的學術地位;二是必須承諾做校長最少五年,以減少大學經常換領導的震盪。記者:陳廣慧

在政府醞釀推行高官問責制時,曾先後有多位大學校長被邀過檔政府當官,除李國章外,還有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等,而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最後也離開校園加入政府中央政策組當首席顧問。
據了解,中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最近開會,決定招聘校長的兩大原則。有鑑於前校長李國章原本尚有兩年多合約未完成,今年七月突然辭退校長一職,遴選委員會認為新校長除了要有學術地位外,願意在中大付出的時間也是聘用的先決條件。
遴選委員會要求,未來的校長候選人承諾出任校長最少五年,而未來會否續約則是日後的考慮。另外,以一般六十歲退休年齡計,未來校長最好不過五十五歲。剛獲遴選委員會推薦就任中大第五任校長的金耀基,也已表明在新校長選出後退休,不會再續任校長。

李為中大帶來煩惱
遴選委員會又開出的另一個準則,所有候選人必須有教授級資歷,因此一些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有籌款能力、但並不是學術界的人士,將不在遴選校長之列。
換言之,即使是政務司前司長陳方安生、甚或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不可能成為中大新校長。
中大校董張文光認為,作為一校之長,他期望未來新校長有國際學術地位,而非只是教授級數,而五年在任也可說是最低要求,因為校長並非「過客」,沒有人希望大學校長如走馬燈常變。
他又說:「李國章嘅例子,為中大帶來好多煩惱,又要搵代校長,令大學工作欠缺前瞻性。李國章原本做九年,結果做六年多啲,所以搞到𠵱家大學驚校長連五年都做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