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寶貝是否約18個月大?是的話,就差不多是時候接受便溺訓練。要教導幼童戒除尿片,話易唔易,話難亦未必。因為在訓練過程中,或許有的十分合作、有的會抗拒、也有接受了但仍禁不住拉在褲子的、甚或有些隨地撒大小便的……雖然幼童反應各異,但仍有可依的方程式。
記者:吳佩璇 攝影:伍慶泉
ImageKids:Joe&Danny
鳴謝:荃灣港安醫院幼兒服務部部門主管王惠
對於長期包着尿片的BB來說,忽然要坐在陌生的東西上大小二便,大多拒絕。故媽咪要先給寶寶熟悉便盆,讓他着埋尿片坐到便盆上。熟悉後才脫去尿片。便盆不宜花巧,以免小孩當玩具玩,可選用傳統式便盆,慳錢又慳地方。
大便的便意比小便強,肛門肌肉亦較易留住糞便,故可先訓練小孩自行大便。小孩每次大便前多會臉紅紅、或眼神定着似的,大人可在此時讓他坐到便盆上,並說「屎屎」等話,讓他意識排糞概念。成功後,可讓他看看自己的排泄物,他必會十分高興。切忌說「臭臭」或「骯髒」之類的話,以免他感覺辛苦的成果竟然是臭的!可以說「好叻喎,ByeBye屎屎」。
控制大便有番咁上下時,可開始訓練小便。每次換片時向小孩說「噓噓」或「尿尿」,讓他掌握排尿的概念,再嘗試不包尿片,告訴他排尿可排在便盆內。若他瀨尿時,再一次指示給他看,讓他明白。要小孩成功控制小便並非一朝一夕,要多鼓勵和不要責罵。
如小孩不願接受訓練,或對便盆極為抗拒,建議先停止所有如廁訓練,照舊包尿片。待至少一個月,讓孩子忘卻不愉快經驗,再在輕鬆的情況下重新開始。
一般小孩約需2至4周學會自行去廁所。2歲以後,多能控制大小便,但進度因人而異,也與遺傳有關,尤其男孩會較遲熟,故最重要是順應孩子的步伐訓練。
要求孩子在不清醒的狀態下,也能收緊尿道肌肉,是最難的,故要4歲才不會遺夜尿。父母可在估計他即將撒尿前的一刻,叫醒他排尿(宜將便盆放床邊,免孩子無法續睡),然後逐漸把時間提早,直至臨睡前;相反如孩子多在近凌晨才撒尿,便把時間逐漸延遲,直至晨早。
當幼童已熟習到便盆如廁後,可利用一些輔助用具,作為便溺訓練的進階:
1.紙尿片褲:紙尿片褲的實際作用不算很大,但適用於學懂到便盆如廁的兩、三歲幼童,當生理上仍未能忍得太久時,可較快除下褲仔。
2.幼兒廁板:學習步伐較快,或再大一點小孩,可嘗試到大人廁格如廁。不妨買一塊幼兒廁板,着孩子放在廁盆上方便。
3.尿床警報器:孩子若尿床,警報器便會發出響號,小孩需馬上起床關掉響鬧,方便孩子大一點(約三歲)戒夜尿時使用。(於醫學儀器用品公司有售)
甜言哄騙:通常家長觀察孩子需要大小便時,為免弄髒褲子,不期然露出緊張神色,又攞便盆又除定褲嚴陣以待,但這會令孩子情緒緊張,最適當的反應是保持神態自若,甜言蜜語地哄騙或陪着看書等。或可利用月曆作獎勵表,在成功不尿床的日子貼上貼紙,並放在當眼處以示鼓勵。
不宜勉強:嬰兒吃飽後,經一段時間消化會反射性地排出廢物。若父母準確計算時間用便盆去承接,這只是家長的成功。大小便訓練能否成功,要視乎嬰兒中樞神經是否成熟至某一程度,過程中不宜勉強。
天暖訓練:宜在暖和日子,尤其是夏天進行訓練,以免孩子坐上冷冰冰的便盆上感覺難受。晚飯後,最好盡量避免給孩子攝取液體。
愉快肛門期:孩子在這段時期的發展稱為「肛門期」,心理學相信如在這期間讓他愉快地度過,對他日的性格也有良好發展,如較有安全感、不易感到挫敗。
當小孩已成功地早晚控制便溺,但突然開始經常瀨尿或每晚尿床,甚至乎到六、七歲仍會尿床,可考慮其是否有甚麼心理問題,如家中添了小寶寶、換工人、搬家、功課壓力等。家長應多點關懷和輔導。如不是心理問題,就要請教醫生,檢查生理上是否有毛病,如尿道炎、膀胱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