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美國攻伊一石二鳥

平心而論:美國攻伊一石二鳥

一個多月來,全球焦點都在於美國是否出兵伊拉克,其間美伊雙方都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贏取世界輿論。在美國而言,目標是令國內民眾支持出兵,同時也向聯合國安理會軟硬兼施迫它支持美國向伊拉克動武。那邊廂,伊拉克卻四出游說其他國家,反對美國動武,同時允許聯合國派武器調查員入境。到目前為止,出兵與否仍是未知之數,這可從油價近日大起大落中反映出來。
很明顯,美國出兵伊拉克其目的有二,其一是推翻侯賽因政權,從而徹底銷毀大殺傷力武器(生化、核子)的威脅。其二是控制伊拉克龐大的石油儲備,進而可以左右OPEC的動向。

控制伊拉克石油資源
第一個目的是關係美國和全球的安全,而且利用武力可以很快達到;第二個目的是關係未來數十年石油的供應和價格,其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對美國而言,因為美國每年消耗全世界1/4的石油產量,其中一半靠進口,沙地阿拉伯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家,所以美國和其他工業國家要依靠沙地阿拉伯的合作才能不斷享受頗為合理的油價。這也解釋了數十年來,一向標榜民主、自由和人權的美國,可以容忍沙地阿拉伯在國內施行既不民主亦不自由兼且踐踏人權的措施,甚至當發現絕大部份911事件的劫機者是沙地人,美國政府也沒有公開指摘該國家。無他,這是因為沙地是OPEC的關鍵產油國(SwingProducer),有能力調節世界石油供應量,所以美國政府不得不對這個國家處處相就。但長期來說是非常不智的,因此美國政府想解決侯賽因的同時,也乘機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從而解決沙地一方獨大的局面。因為從石油儲備量(oilreserve)來算,伊拉克的儲備量1200億桶,是沙地的45%,佔世界第二位。所以,如美國能用10年時間,投下相當的資金和技術,就可以實際操控油價和穩定的供應量,令這次出兵取得一石二鳥的效果。

美國的如意算盤在長遠來說是有可為的,但兵凶戰危,槍聲一響,短期對油價一定會造成衝擊,隨後如果伊拉克在劣勢情況下可能把本國和鄰近國家油田來個大破壞,實行玉石俱焚,這樣一來,世界油價肯定會維持高位好一段時間。前著名沙地石油部長雅曼尼估計,美國一旦出兵,油價有可能升至每桶100美元,結果把已經疲弱的經濟推向世界性衰退,這是誰也不願見到,所以各大工業國也遲遲不肯表態去挑起戰端。

產油國不欲殺雞取卵
本來油價大升對OPEC國家有利,特別是最大的產油國沙地阿拉伯。在短期而言這是事實,但高油價卻鼓勵大力開發新油田,各國政府害怕石油供應短缺,一定會用盡優惠方法務求石油不缺。結果在龐大的人力物力催谷下,數年後石油供應一定過剩,油價又再受壓,情形就像80年代初一樣。所以沙地政府也知道後果嚴重,這也是海灣諸國不想開戰的一個原因。
但由近日美國政府言論和行動看來,出戰機會大增。美股近日大跌,公開理由是公司盈利預測不佳,但其中一個重要而不便公布的原因是投資者乘機套現,以避免因開戰帶來的損失。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