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三年,大批災民至今仍未能重返家園,更有人流落街頭,而政府的重建資金只用了約兩成、救助金只用了不足百分一。立委紛紛指摘政府無能、效率低下,讓重建基金養肥了官員,災民則準備在總統府前露宿抗議。
昨日是九二一大地震三周年,立委和民間機構都舉行記者會,批評當局漠視災民權益。立法院九二一重建監督小組召集人吳敦義說,政府和民間投入災區重建的資金高達一千四百六十億元新台幣(約三百六十億港元),但在陳水扁政府運用下,績效低落,弊端叢生。
監督小組的報告稱,從去年度財政決算報告看來,九二一重建計劃第一期預算執行率為百分二十一點九、第二期為零。在各部會的進展方面,與災民身心健康、身家安置息息相關的衞生署與內政部,其預算執行率分別為零和百分四點四,其中,內政部主管的「社會救助業務」預算高達十六億三千多萬元(約四億港元),僅用了二百三十萬元(約五十七萬港元),執行率為百分零點一四。
監督小組指出,由於當局無能,大批資金未能投入使用,但災民求助無門而自殺的個案頻生,震央所在的南投縣一年來就有一百二十四人自殺身亡。
小組並批評:「重建基金肥了官員,瘦了災民。」政府的九二一震災重建委員會去年度的人事費用高達一億六千八百多萬元(約四千二百萬港元),相當於重建會預算的三分二。小組因此決定退回重建會的決算,並將刪除新年度重建會預算中官員的公關費用。
台灣社工界也趁昨日發表聯合聲明,批評陳水扁政府在災區重建工作上進展遲緩。他們計劃發動災民於下個月雙十節前夕到總統府前露宿,以示抗議。
災民居住權聯盟代表蘇偉碩說,大批災民至今仍無法重返家園,要住在棚屋區,但當局本月十五日在部份地區發布了棚屋拆除令,甚至以斷電斷水的手段迫災民遷離,實質是「消滅災民、粉飾太平」,因為棚屋的存在是陳水扁政府重建無能的最有力鐵證。
重建會副執行長吳崑茂回應外界批評稱,住宅重建及災民安置等主要工作可望於明年底完成,他歸咎預算執行率偏低,乃基層承辦人員人力不足所致。
東森新聞報/《中時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