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倘攻擊伊拉克,金融市場會否受到衝擊,要從以下三方面考慮:第一、恐怖報復;第二、油價上升;第三、息口上升。
筆者較憂慮第三點,即息口上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美國會否受到伊拉克報復?機會不容抹殺,但很難估計。無論如何,投資者現時的信心肯定比90年時更為脆弱,有任何恐怖事件發生,對股票市場的衝擊均會非常大。
第二點,油價自今年年初上升了約50%,有專家指其中一半升幅是炒家預期戰事爆發而先行炒上,所以當戰事真的發生時,油價未必會保持上升。期油炒家都是沽遠期、揸近期,所以油價在開戰前,只會維持在26至30美元一桶上落。
油價不會長期高企的另一原因是沙地阿拉伯及俄羅斯等國家的產油能力相比90年代已增大了很多,有需要時足可填補伊拉克每日約二百多萬桶的產量。從長遠的角度看,倘美國成功迫使侯賽因下台,而又能扶植另一聽話傀儡,到時石油供應大增,油價勢必急跌,令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經濟受損,造成另一不明朗局勢。
無論如何,過去大半年的高油價,已反映在美國最新的消費物價指數上。
軍事開支將令美國財赤進一步惡化,分析員會擔心美元資產會遭到拋售。倘若資金撤出,對美元資產──債券、股市、樓房及美元均不利。有估計今次美國的戰爭支出將達到1000億美元,與90年不同的是,當時的800億美元支出,大部份由沙地、科威特及日本等國家攤分,但今次美國很大機會要單獨支付軍費,即使戰事獲聯合國批准,各國願承擔的比例也不會高。
龐大的支出,要怎樣開源去應付呢?美國政府一是增加稅收,又或者是增加發債集資。
增加稅項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加稅會打擊投資及消費意欲,肯定難獲國會通過,並與布殊的減稅刺激經濟計劃背道而馳,所以美國最終只好從發債方面着手。
下周續談
李錦 新鴻基證劵策略師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