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富長揸蝕入肉

盈富長揸蝕入肉

為解決98年入市留下的「蘇州屎」,港府過去3年每季均透過盈富基金持續發售機制,以「唧牙膏」方式逐步減持官股,上周負責售股的外滙基金投資公司終於宣布,下季出售60億元官股後,便會關掉「水喉」,為這個極富爭議的入市干預行動畫上休止符。至於最初認購盈富的市民,若持有至今,大約輸一成。 記者:尹彥超

97年9月,香港舉辦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組織年會,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等國際炒家來港出席,看準香港市場及條例的弱點,開始部署狙擊港元及港股。這批大鱷部署一年,98年8月初,在市場放出港府會取消聯繫滙率的消息,旗下對沖基金預早沽空期指,再大手沽售港元,金管局只能挾高利息對抗,而高息令港股大跌,對沖基金同時借貨沽售大藍籌,引致跌勢更劇,令對沖基金的期指淡倉獲得巨利。

入市「三劍俠」成罪人
8月13日,恒生指數跌至6600點,港府認定這是雙邊操控,當時港府主管財金的「三劍俠」: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及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決定翌日(14日)動用外滙基金入市,大手買入大藍籌,初期估計只需數百億元,豈料對沖基金資金源源不絕,幸虧長期資本管理(LTCM)因投資俄羅斯失利而垮台,削弱對沖基金力量。
至8月28日期指結算日,對沖基金終損手離場,港府則合共買入1180億元恒指成分股。「三劍俠」當時便被指為「干預自由市場」的「罪人」。
為了處理這大批官股,港府經過1年包裝,於99年11月推出與恒生指數掛鈎的盈富基金,同時以持續發售機制逐季將官股脫手。最初由於擔心市場反應,公開發售部份只發行100億元,但在港府大力催谷,已故歌手陳百強的歌曲「漣漪」日夜宣傳下,認購反應踴躍,最後發行額提高至333億元;股東人數高達18萬人,這紀錄到前年地鐵公司(066)上市時才打破。

發售機制被大戶操控
持續發售機制與公開發售均同步於99年11月12日推出,該機制最初以試盤性質,只發行34億元,到2000年首季時,發行額便提高至120億元,運作亦一直順暢。不過,機制運行一年多後,有市場人士開始批評機制被大戶用作操控的工具,由於官股定期於每季的月初推出,大戶可以在之前以高價沽空藍籌股推低大市,待機制發售盈富後再低價吸納補倉,從中賺取差價。不過,管理盈富的道富環球指出,數據並無顯示有這種趨勢,而且當中涉及的潛在風險很大,一般大戶不會採納這策略。
去年4月12日,曾蔭權等「三劍客」會見記者,公開宣布用於入市的1180億元,已收回成本,餘下的官股均為淨賺部分,當時估計可淨賺1100億元。
不過,隨著恒指由當時12989點回落至近期9500點以下,港府從官股淨賺的部分亦縮水至896億元。雖然持續發售機制將停止運作,但在聯交所掛牌的盈富基金不會從此消失,除非其資產總值連續3個月少於30億元,但目前盈富資產值約為2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