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經濟困局未見曙光

財圈短談:經濟困局未見曙光

港府上周決定在今年第4季再出售60億元盈富基金(2800)之後便停止發售,餘額撥作外滙基金的長期投資,至此結束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政府干預股市行動,消息使到港股出現單日反彈,估計是投資者在低位挾淡倉所致。不過,由於外圍市況不就,美股仍然繼續下跌,港股的反彈也非常短暫。
自99年11月首次公開招股以來,盈富基金的持續發售機制一直為投資界所詬病,認為它給予基金大戶在刻意造淡之後,一個無風險的補貨機會,現在則消除了這個不明朗因素。
其實這種看法並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不過,在這段時間內,香港股市內的股票供應量的確大增,不計第4季出售的60億元,港府其實已從市場上合共套現了1348億元,拋出來的股票,除了小部份仍在機構投資者手上,大部份都已回流股市。近幾年港股的貨源供應大增,加上經濟不景、地產價格大跌、電訊業經營環境轉劣,都影響到本港上市公司的業績,在這些因素困擾下,恒生指數便自然是易跌難升。

樓市止瀉無期
同美國的情況一樣,今明兩年本港的GDP增長也一再被調低。最近亞洲開發銀行(AsiaDevelopmentBank,ADB)在調高日本以外亞洲區的經濟增長至5%(原估計4.8%)的同時,卻將今年本港的GDP增長由2.1%降至1.4%,明年的數字由4.8%降至3.5%,就反映了外界對本港經濟的憂慮。
官方機構如此,私人投資公司也不例外,ING就將本港今年的GDP由原來估計的2.4%降低到1.4%,明年則由3.5%降至2.3%;瑞銀華寶雖仍預期今明兩年本港的增長有3.2%和3.5%,但卻向客戶承認在較早時過早認為香港經濟已見底,並判斷通縮問題持續和勞動人口快過職位增長,會使到本港市民飽受資產減值和失業問題困擾,從而減少消費,令市道不景。
以對本港經濟,股市以至庫房稅收均很重要的地產業為例,97年以來,樓價普遍大跌了6成,從近日馬灣、深井一帶用低於居屋的賤價傾銷優質私人樓的情況看,似乎連地產發展商都沒有信心樓價能夠止瀉。
就算是輿論一致公認是港府「明益」小小超李澤楷的數碼港項目,據電盈(008)向經紀行透露的數據,其中的住宅單位成本達每呎5000元,但最終售價可能只有4000元或以下,使電盈這家「客串」的地產商在整個項目上虧損23.4億港元!
就連以往幾次因準確預測到地產升浪而贏得地產股分析員一哥地位的林奮強,也因在去年中以來看好樓市而跌碎眼鏡,更在《資產雜誌》(TheAsset)的評比中被德意志證券的AndrewLawrence以大淡友的姿態爆冷取代其一哥的位置。由此可見本港地產和經濟的困局,仍然未見曙光。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frederick-tayl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