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民政事務局研究賭波合法化,高層認為,必須最少預留六個月至九個月,讓立法會審議有關法例,以免被批評為不尊重立法會。預期最快要明年下半年才可望實行賭波合法化。
應快則慢,應慢則快,似是特區政府的辦事邏輯。高官問責制這樣重要的體制改變,只讓立法會審議兩個月,就匆忙通過,何嘗尊重立法會?


電影市道連續下挫,九月十六日全港票房總收創十年新低。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為電影業打氣,說政府將撥出土地,發展電影後期製作中心,又說可研究提供借貸解決電影業融資困難。
香港電影業衰落,不是缺土地、缺資金、缺後期工業,而是缺前期的創意。除整個社會缺乏生氣之外,演藝界人士說:警方近日審批涉及穿警員制服的戲份時,要求改劇本,影響創作自由。自由受限,創作哪得興旺?

城大、理大、科大的政治系或管理系的講師、教授們紛表示,馬時亨對細價股事件的危機處理,提供極好的反面教材,是一個可質疑高官問責制設計的經典個案。
上任問責局長以來,相信這是馬時亨對香港大專教育的最大貢獻。


失業率回落零點二個百分點。梁錦松以近日罕見笑容表示很高興失業率回落,認為反映政府改善營商環境有成效。
政府採取過甚麼措施,改善營商環境?我們沒有看到。我們看到的是由於工資大幅回落,政府和社團動員大機構推行「一公司用一人」運動,失業率才稍見回落。實際上,只有失業率跌而工資不跌或稍升,才算經濟復甦。高官還是不要笑得太早,帶點危機意識好一些。

國慶節維港上空的煙花,社團贊助金額年年縮水,從一九九七年各集團贊助商贊助億元,到今年只廣東社團總會贊助二百五十萬元。煙花變成例行公事,已沒啥看頭啦。
唉,這種年年裝門面的事情,還是取消算了。何況,當前市道衰微,煙花再燦爛社會也不燦爛,市民還有多少人有看煙花的心情呢?

南京大毒殺案,中央高層為恐在十六大前影響社會穩定,曾指示大陸媒體不准曝光,其後則予以淡化報道。深圳塌山泥,活埋四十民工,市政府也封鎖消息,公安局接受查詢時回答「無可奉告」。
對社會案件,尚且如此,若涉及政治,又哪裏會有透明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