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加緊在國內外施壓尋求授權攻打伊拉克之際,遭到國內外抨擊。伊拉克總統侯賽因周四透過外長薩布里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指摘美國「胸襟狹窄」,只懂得強調美國人在九一一事件中的不幸,卻忽視其他國家的苦難,不斷找藉口攻伊;德國司法部長格梅林更把喬治布殊跟納粹狂魔希特拉相提並論。
薩布里在聯合國大會上罕有地用英語宣讀侯賽因信件,稱喬治布殊「長期利用美國宣傳機器和官方謊言」,誣指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以「極度扭曲事實」的手段,游說美國人相信伊拉克與九一一事件有關,以為攻伊才能「讓美國人活在安全和穩定中」。
侯賽因指喬治布殊「胸襟狹窄」,只重視九一一事件的不幸,但忽視了其他國家的苦難,如他及其前任總統利用衰變鈾炸彈和經濟制裁導致一百七十萬伊拉克人死亡。
侯賽因又指,美國為了控制中東石油,不惜千方百計找藉口攻伊;他宣稱伊拉克根本沒有任何生化核武器,並歡迎任何國家前往視察,以證明美國對全世界撒謊。薩布里語畢,與會代表均熱烈鼓掌附和,美國代表則木無表情。
白宮發言人弗萊舍其後指伊拉克「繼續欺騙,顯示毫無改變態度或行為的意願……企圖誘惑世界重踏以往的死路」。
在攻伊行動中,美國一直將喬治布殊比作英國已故首相邱吉爾,並把侯賽因比作希特拉。可是,德國司法部長格梅林在一次選舉集會上,指喬治布殊使用像希特拉等政客的慣用伎倆,藉伊拉克問題轉移國民視線。她這番話引起美國白宮強烈不滿,一名官員透露:「總統非常憤怒,(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更會親自處理這事。」
美德在伊拉克問題上南轅北轍,美國指施羅德為了要在周日大選中連任,不惜挑起反美情緒。美國參議員赫爾姆斯揚言,若施羅德連任,國會可能考慮從德國撤軍。
在美國國內,喬治布殊向國會提出賦予無限制授權的決議案後,不少議員質疑這無異於給予喬治布殊一張「空白支票」。民主黨籍眾議員黑斯廷斯更指,決議案要「用武」對付伊拉克威脅定義含糊,將觸發「世界末日善惡大決戰」或「第三次世界大戰」。
多名民主黨議員及少數共和黨議員表明會修改議案,以防美國「一意孤行」的政策損害與其他盟國的關係。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