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月餅幾乎吃不完。
「鴻星」的大小月餅,我是當飯吃的,吃了幾年;日前,到「東海」吃鍾錦師傅監製的花膠禾麻鮑和龍蝦湯燴翅,梁玳寧還替鍾師傅送了些六黃蓮茸月,這餅剖開來,會發光的;后羿見了,會彎弓搭箭轉行射月。
「洲際」酒店的公關送來月餅券,我轉送朋友,朋友着老婆持券去取,竟遇上售餅的盤問:「餅券是誰給你的?」「好……好像是鍾……鍾偉民。」「甚麼鍾偉民?誰是鍾偉民?負責甚麼的?」售餅的窮詰,朋友老婆語塞,要哭了。「鍾偉民,負責吃餅的。」答案簡單,當時答不出,她越想越氣,回家寫了英文信去投訴,又是一番周折;本來是好事,就可惜我們低層的「前線員工」,早掉到全球最低的水平。
到澳門八佰伴買床,竟也附送「聖安娜」月餅,餅皮做得不錯,油水足。美麗華「翠亨邨」的月餅,裝潢向來講究,湖綠紙盒燙金篆字配一幅《李杜初會圖》,像一函書;吃了半枚雙黃松子貢棗月,就皮厚了些,貢棗茸卻沒蓮茸膩。
中秋前在香港,鬼雨連綿,不好外出,早晚半枚月餅,吃了幾日,人反而清減了;大概油脂妨礙午餐吸收,寫稿心血損耗,日吃月餅一枚,營養不良,根本不足以讓人再長胖。
宋末元初,韃靼人入侵中原,凌虐百姓,不甘受辱的,想出妙計:八月十五挨家逐戶分送圓餅,說吃了圓餅,可免凶災。圓餅送來送去,時辰到,大家切餅,都發現餅中藏了字條:「今夜三更殺韃子!」「大榮華」食神梁文韜每年做冶茸月餅分送朋友,非賣品,非比尋常,據說,今年還有人發現餅內藏了字條:「月圓之夜,斬奸商,力保元朗大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