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傳媒似乎對明天德國大選興趣不大,近數日都未見有大事報道或分析,是誰勝誰負對歐洲或全球局勢無關宏旨,或是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國攻伊部署上,抑或目前在民意調查領先之兩大黨派領導人──社民黨(SPD)的施羅德(GerhardSchroeder)和基督民主聯盟(CDU&FDP)的施托爾貝爾(EdmundStoiber),因各有缺點和懦弱,無論哪方勝出,對改變德國命運都不寄予厚望?
現任總理施羅德領導的社民黨,直至8月下旬,其支持率一直落後對手大約3至4個百分點(35%對39%),足以反映選民求變之心彰彰明甚。然而不知是否天意,德國東南部一場大水災,因施羅德能果斷處理──把原定於明年1月推行的70億歐元減稅計劃延遲一年,同時向聯邦議院建議一個100億歐元的救援及重建(基本設施)方案,令受影響之企業和家庭大為感動,從而使社民黨的支持率(尤其是來自東南部選民)反超前基民盟約兩個百分點,峯迴路轉,施羅德連任之希望大大提升。
事實上,綜觀兩黨領導之選舉政綱,給人們的感覺是大同小異,施羅德主張財政平衡、穩定物價、降低失業率、促進經濟發展、改革稅制、放寬移民法例和反對美國攻伊等;而施托爾貝爾則提倡減稅、放寬勞工條例、通過補貼增加就業機會、發展東部經濟,但對攻伊問題則採取迴避態度。兩者之治國方針根本了無新意,是否能付諸實行、承諾能否兌現,在內部阻力重重和外圍經濟氣候不明朗的情況下,相信德國選民必定心中有數矣!
求變也好、感激也好,明日選舉劇鬥難免,現時已叮噹馬頭,相信非到最後衝線,難分勝負。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