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使出奇招 後患無窮

國際視野:使出奇招 後患無窮

日本為挽救持續疲弱的經濟,「出招」已至無所不用其極之地步。早前傳出若要解決日趨嚴重的通縮問題,必須將日圓滙價推低。但根據4Cast顧問公司之經濟模型推斷,日圓滙價在現水平下跌10%,亦僅能推高批發價格1%,而批發價格要上升10%,才能促使零售消費價格上升1%,如此類推,則日圓兌美元須滑落至240水平,才有機會令消費物價指數(CPI)增長1%,是否值得冒險……?

日央行有意托市
昨日消息傳來,日本央行有意斥巨資大規模買入銀行之間互相持有之股票,理由是一方面可紓緩因資產價格下跌令銀行資本充足比率不足之困擾,最終或導致整個銀行體系動搖,另方面可讓銀行有充足時間專注於處理呆壞帳問題。換言之央行力圖「支配」資產價格升降,而銀行則着重「搞」好內部管理,這個「創舉」可謂破天荒。正如央行其中一位理事所說,有120年歷史的日本央行,從來未嘗試過有這樣的想法,這種反傳統「手段」,簡直難以想像。
毋庸置疑,資產價格不斷下跌,已嚴重影響整個國家經濟以及銀行體系。根據日本央行統計,銀行互持或持有大企業股份之總值約25萬億日圓(約1.56萬億港元),央行若將設想付諸實行,將可刺激股市短期急升之餘,半年結在即,對銀行資產負債表亦當然有莫大「幫助」。
至於呆壞帳,據金融服務局統計,總額約為43萬億日圓(約2.77萬億港元),相等於GDP的8%,但有經濟學家認為,銀行呆壞帳總值可能高達GDP的20%。日央行拿走銀行其中一個包袱,然後各自處理不同問題,是否便能解開這個「死結」?
王冠一
澄清:本欄9月13日提及「WorldCom倒閉」,該公司來函澄清,指公司並未倒閉,僅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