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規劃署剛完成的新界西北鄉郊土地檢討,建議把約349公頃住宅(丁類)用地的地積比率提高1倍,由原本的0.2倍改為0.4倍,增加住宅樓面達751萬方呎,約等於1.1萬個700方呎單位。
業內人士指出,該項建議與政府近期調控兩鐵一局項目,以減少土地供應的方針相反,但是規劃是長年期的事,預料新供應對樓市影響不大,對買家心理則或有影響。
測量師黎展鵬直指,各大地產商早已把潛力優厚的地皮以綜合區發展,地積比率一般達3至5倍,住宅丁類土地的樓面價值,較綜合發展區高逾3倍,尚未計算補地價或其他基建成本,預料地產商寧願把住宅丁類地皮保留作為土地儲備。
測量師蘇振顯補充說,即使同一時間發展增加,預料政府會用行政手段,調控此類土地的供應,令供應不會突增。
規劃署助理署長關才貴說,政府將分區分階段進行,並會按個別情況審批,不會同一時間提高地積比率,況且不少此類地皮業權分散,預料不會影響樓市供應。
住宅丁類用地,源於1980年政府的房屋政策,本想藉0.2倍地積比,引誘地主發展,間接改善當時土地上布滿寮屋或其他臨時建設,不過由於利潤少,多年來情況並無改善。以新界西北共有388公頃土地,劃作住宅丁類為例,至今仍有逾九成,即349公頃尚未發展。
政府有見於新界西北將受惠於西鐵及3號幹線,因此建議提高地積比率,推動發展,改善鄉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