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南京毒殺 - 李怡

李怡專欄:南京毒殺 - 李怡

與「南京大屠殺」僅有一字之差的「南京大毒殺」案,純粹是社會刑事案件,本不涉政治。然而,在中共十六大將要召開之時,中共高層恐影響民眾情緒與社會穩定,指示大陸媒體對事件不准曝光。因此,案發當天,新華社只作簡短報道,大陸各大媒體則隻字未提,只廣東出版的《二十一世紀環球時報》例外,不守規矩地大幅報道。
大陸有人表示,每次國家有大事之前(十六大將召開),總會有大災禍,上次兩會的時候石家莊就發生了人為的特大爆炸案。
案發三天後,抓到了嫌犯,於是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才報道了相關訊息。
死了多少人?新華社在十七日晚上正式發表為死亡三十八人,中毒人數二百多人。然而,這之前,在十四日的新華社報道中,已指出死亡人數為四十一人,而在十七日早上中國官方的英文《中國日報》則引述南京公安人員的話說,有約四百人中毒,三百多人入院治療,四十九人死亡。怎麼到了十七日晚上,卻又變成只有三十八人死亡了?莫非有人死後復活?
據港台媒體在當地採訪所得,當地醫院和公安部門所披露的信息,均顯示有逾百人死亡。
據稱,僅是八三醫院,已搶救了超過二百名中毒者;在湯山醫院,除病床外,連空地上都躺滿了中毒者;而當地參與搶救的醫院超過十間,故中毒人數肯定超過十七日官方公布的二百多人。另據一名學生說,她就讀的作廠中學已死了幾十人。據說湯山中學一個班只死剩兩個人。有香港媒體報道,死亡人數高達二百四十多人。

警方反應慢,是導致死亡人數擴大的原因。據報道,八三醫院在凌晨四時五十分就有中毒者被送去搶救,五時多,送去的五、六十人,於是一名醫生立即報警,建議關閉湯山鎮的早點店,但據一名中毒不深的女孩稱,她在早上七時十分左右,還從有關店舖買到燒餅,吃了約二十分鐘就毒發了。這表示,警方在接報後,兩個小時都沒有採取行動。
封鎖新聞,壓縮死亡人數,盡量大事化小,使公共機構(如公安部門)缺乏社會輿論的監督,長期以來的做法,是導致這次警方反應慢的原因之一。在十七日中國外交部的記者會上,發言人孔泉回應國外記者的詢問,竟說中毒事件不是外交部的業務範圍,這樣的推托之詞更是莫名其妙了。
大陸的網民表示,在國外如有突發事件,各大媒體會全程跟蹤報道,而咱們國家的媒體……無奈,悲哀。有網民說,各大媒體對南京大毒殺案「淡然處之」,只會歌功頌德,說明媒體道德淪落到何地步。還有網民說,「早知被愚弄,但又如何?可以如何?」不過,官方網頁上,有關批評當局的言論很快就被刪除。
若以「一國」意識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那麼大陸媒體對南京大毒殺案的處理,可作殷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