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股市永遠存在希望

英之見:股市永遠存在希望

筆者一向不喜交際,若非朋友轉告,還不知外間原來有不少關於自己的流言蜚語。可能市況實在太清閒,令太多人有時間放在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上。對筆者而言,目前的急切問題已是生死存亡,市場愈做愈縮,研究如何扭轉劣勢才是正確方向,還要一盤散沙互相猜忌,最終一定是雙輸局面。
早前在本欄發了一輪牢騷,其中一個意外收穫是稍後會有地盤去發表賭馬經驗,讀者回應中,一位馬先生的電郵令到筆者重新振作。在不知不覺間,一些運作理念如分散投資、不要歧視細股、注碼控制風險以及股票放長線等等,已透過文章改變了一些人的看法。縱使筆者沒有百發百中的能耐,但股份推介市勢分析等,反而可能只是配菜,能夠令一部份人以較正面的態度去看股票投資,又在電郵中交換心得,是更大的收穫。

「無莊不成股」觀念不確
愈來愈少人對股票有興趣,原因之一是股票予人的印象是極大風險,近年股市的波幅比前增大,香港又過了資產膨脹期,不似以往長升長有,不過小心篩選,還是相當有趣味。前日仍望似一潭死水,昨日卻回復生氣,股市是循環不息,永遠存在希望的地方。
早前《壹週刊》專訪中,曾提及筆者有按月小注分散投資的習慣,大前提是筆者相信有一批企業仍有遠景,經常強調香港工業股有突破空間,老實說香港生活指數高,但只有股票價格相宜。當然風險是絕對存在,尤其是近期某些發展實在令人歎息,先有大股東表示核心業務前景不好,仿似大發慈悲向公司收購,再有公司忽然積極進取,以巨額資金收購水電廠,如果再多一些這樣例子,一定更少人投資股票。這些事件令市場對中小企的管治風險有更大戒心,不錯是不知何年何日才有重估機會,但投資收息,卻正合何車。可惜一大班業內人士,還是死抱「無莊不成股」的殘舊概念,如何能令市場踏入正軌,投資者安心入市?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