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挽回電影市道,不少戲院於本月初推出周二和周三的二十五元票價優惠,但未能刺激市民看戲意欲,前日(周一)全港票房總數只得五十一萬六千元,創近十年來新低,平均每場戲只得十三個觀眾入場。多間電影公司發起救亡行動,提出周一至周四各場票價劃一減至三十五元至三十八元,周五、六、日回復正常票價(五十至六十元);但院商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減價無補於事,影片質素差才是問題癥結。 記者:何永寧、張止寒、簡慧茵
前日全港票房只得五十一萬多元,以全港有一百四十間戲院(包括迷你影院)計算,前日每間戲院的票房只得三千六百八十六元,以一日五場、每張戲票五十五元來計,每場平均只有十三個觀眾入場看戲。
電影公司包括寰宇、寰亞、美亞、星皓、英皇和東方等為救亡,經商討後聯合建議票價優惠進一步推廣至周一至周四。
戲院商會會長陳榮美則表示,近期的戲院市道可算是他入行二十多年以來的最低潮,不少院商均在艱苦經營,周二、三推出了優惠票價,自然會令其餘日子的入場率較差,再減價不一定能救市。
「影片質素差,加上VCD(影像光碟)同DVD(數碼影像光碟)喺套戲上咗唔夠一個月就有得賣,你話重邊會有人入戲院?」陳榮美又指本地電影業步入了惡性循環,影片票房不佳影響收入,自然影響電影的投資成本,「於是出現愈慳愈差,愈拍愈差嘅情況!」
戲院商會發言人葉小姐昨表示,仍未接獲有關建議,但強調「𠵱家院商嘅經營已經有影響,如果再減不如免費!」
影協主席洪祖星對建議亦表反對,認為會令院商經營壓力大,反而可將周一至周五的中午十二點半、下午兩點半和五點半場票價減至二十多元,正場則回復原價。
香港電影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張同祖則贊成減價,因增加觀眾入場人次可保不少電影工作者的飯碗,他舉例去年共有一百二十套片上映,今年到現時為止只得四十多套,開工不足情況嚴重。「減價只係過渡期,但可以培養觀眾入場睇戲嘅習慣。」而寰宇老闆林小明和星皓老板王海峰則一致表示減價對消費者有好處。
業內人士指出,戲院收入主要來自觀眾購票入場,但收益要與電影發行商對分;以往影片會在落畫後一年才推出影像光碟,因盜版橫行,現時發行商在影片落畫一個月後已發行影像光碟,令戲院經營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