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地產市道,很容易令人聯想起銀行業,此無他,現時600餘平方呎的物業,動輒要接近200萬元,若果沒有銀行提供按揭服務,相信只有家財千萬又或者動員全家上下節衣縮食好幾十年,才有能力圓業主夢。因此樓盤能否好賣,與銀行所提供的按揭政策有關。
在97年樓市大旺的時候,任何樓按的利息成本都是較最優惠利率為高,最低的樓按利率亦要優惠利率加兩厘,不過,銀行未有擔心資金的出路,因為當時樓價實在太高,若銀行不為買家承造樓按,大部份人都難以應付。加上當時大部份投資者都認為樓市會繼續向好,市場上充斥炒家下,迫使更多買家提早入市,結果銀行及地產發展商均為最賺錢的行業。
不過,經過過去5年樓市降溫後,加上經濟活動放緩對資金需求下降,銀行在「水浸」的情況下已失去以前的優勢,為求搶客不惜以全期超低利率及所謂的「現金回贈」作招徠。筆者朋友最近買入一個價值180萬元的單位,向多間銀行查詢樓按的資料,竟發現幾間不同銀行所報出樓按利率之差距,竟可達0.75厘之多,所提供的現金回贈,亦可以達到樓價的9%。
表面來看,各位可能會覺得現時銀行只能賺取微利,又或者是愈做愈蝕。但筆者可以這樣說,自古以來都是羊毛出自羊身上,尤其是銀行是最懂計數的商營機構,從來不做蝕本生意,銀行若是給樓按之優惠愈多,其實能賺取的盈利反而會愈多,當中的數字遊戲,其實不過是把入帳年期稍為延遲,對銀行的利潤並無實際影響。明日續。
彭偉新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