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總算明白了盈富基金(2800)持繼發售機制帶來的副作用──被大戶用來沽空獲利。
昨日,港府宣布盈富基金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當年港府入市與對沖基金角力時買入而未撥入盈富基金的股票將不再出售,成為港府的投資。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好消息,儘管今年最後一期推出的盈富基金達60億,比預期還多,但因為明年沒了供應,那些沽空遠期期指的人就得急急在市場掃貨補倉,這些補倉再加上挾淡倉行動,使到昨日港股上升超過200點。
當年我反對港府將那年入市買到的股票賣掉,特別是滙豐(005)。我認為港府應該長期持有滙豐,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像滙豐這麼大的銀行,如果不是金融風暴,誰有能力一口氣買下這麼多滙豐股票?
港府因緣際會,誤打誤撞成了滙豐最大的大股東,這多麼好,香港沒有中央銀行,港府控制了滙豐,滙豐就順理成章成了香港的中央銀行,喜歡的話,梁錦松或任志剛可以成為滙豐的主席。就算港府不想接管滙豐,依然讓英國人來管理滙豐,只要港府依然是大股東,滙豐這些英國大班做起事來也會多多考慮香港的利益。
現在,港府賣掉了變成盈富基金的股份後,賺了好大一筆錢而又有些股票,可喜可賀。港府把一部份股票收起來當長期投資,會不會是學習新加坡設立投資公司的先聲?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