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官股任務完成 港府獲利九百億<br>盈富最後一次賣60億元

售官股任務完成 港府獲利九百億
盈富最後一次賣60億元

【本報訊】在港股下跌逾140點及外圍市況持續疲弱下,外滙基金投資公司昨日宣布,第4季盈富基金銷售額約60億元(最高為6.2億單位),較市場預期略高;而出售組合內尚餘現值32億元的港股,將撥入外滙基金長期投資組合內,持續發售機制在第4季限額售罄後將終止,完成98年入市行動後整個出售官股的歷史任務。如與成本比較,在計及撥入外滙基金長期投資組合的515億元後,港府在整項入市安排上共獲利896億元。

凱基證券分析員蔡鐵康稱,外滙基金今次決定,對港股長遠來說是好事,大戶再不能以此作為夾倉的手段,但下季仍有60億元新單位待售,短期對港股有壓力。

發售餘額撥長期投資
外滙基金投資公司自98年10月成立以來,透過盈富基金出售港股的收益合計1652億元。消息說,投資公司董事會稍後將討論,是否繼續保留該公司負責長期港股組合的日常管理職責,抑或轉交金管局外滙儲備管理部門兼任。不過,一位董事認為董事局傾向投資公司繼續存在,以協調及管理盈富基金經理人道富環球投資的運作,但日後董事會的開會頻率應會減少(現約每月1次)。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把出售組合中的剩餘股票撥入長期持有的港股組合內,其佔外滙基金總資產的比率與外滙基金訂定的5%基準接近(實際為5.3%)。「在可見將來,我們沒有打算改變此略為超過投資基準的持股量,或對現時持有的港股作任何重大改變。」

前景難測早停售為妙
消息指出,當局無意改變持股量或作重大改變,不等如組合內的股票不會出現日常買賣,由外聘經理管理的港股組合,會包括被動及主動式基金經理,前者只在恒指成份股「換馬」時追貼指數比重時調整,後者則在容許偏離恒指比重情況下,增減個別股票冀能令組合回報跑贏恒指。
是次銷售額雖略高於市場預測,但消息說,有關決定考慮到推出的規模屬市場可接受水平,若金額太少,出售後餘額太多而終止持續機制,似乎不太合理;市場也存在太多變化,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氣氛趨濃,而港股受美股影響顯著,早日掃除市場陰影完成歷史任務為合宜之計。
盈富管理人道富環球指出,即使持續機制停止運作,也不意味盈富停止運作,因為根據條款,盈富只會在連續三個月的日平均資產淨值少於30億元時停止運作,但若監督委員會,投資公司、基金經理及信託人同意,盈富即使低於此數也可繼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