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專家檢討三層監管架構<br>上市審批權翻案

獨立專家檢討三層監管架構
上市審批權翻案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宣布,將邀請包括香港及國際的獨立專家,研究上市審批權應否交予證監會,預期研究時間會少於1年。該研究令香港交易所(388)感到困惑,因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在上任之初,已拍板保留港交所的上市審批權,現時重新研究,未知是否要翻案。

梁錦松在昨日的立法局財經事務委員會「細價股事件」特別會議中宣布,將邀請獨立專家,檢討證券業的三層監管架構,並盡快公布專家名單及職權範圍。

考慮加入股民經紀監管
他在回應議員提問時補充說,專家將包括本地及國際人士,檢討範圍則包括上市審批權應否由港交所轉交證監會。他希望盡快完成報告,不希望要花1年以上的時間。
此外,他表示會考慮立法會小組較早前的建議,在監管架構內加入兩個法定委員會,分別代表消費者及市場參與者的意見。
證監會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歡迎財政司司長委任專家小組,證監會將與小組充份合作,並會接受立法會議員的提問。
港交所發言人則指出,馬時亨較早時已明確表示,港交所較接近市場,由他們處理上市公司的審批較有好處。同時,他估計上市公司方面,也會較接受由港交所審批上市。

料非借機削港交所權責
港交所消息人士認為,政府此舉令該所感到十分困惑,因為馬時亨在7月上任初期,已為上市審批權的爭拗定音,認為由港交所處理較適合,現時卻要重新研究,未知是姿態,還是真的要翻案?
消息人士不認為,事件與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與政府及證監會交惡有關。他說:「政府現在要炒晒成個港交所管理層都得,毋須再在架構及權力上做工夫。」

傾向反對業績季度報告
另一方面,馬時亨昨日出席一個晚宴時透露,港交所將於今年底前完成公司管治報告,預期在明年第一季落實政策。他透露,對於北美及歐洲盛行的業績季度報告做法,按諮詢所得的主要意見,是季度報告只會令市場焦點集中於短期的盈利變化,忽略公司長期發展,故不應照搬外國做法;而更不客氣的說法是,季度報告的贏家只有會計師。
此外,梁錦松昨日上午出席一個創業投資基金研討會時表示,已指令稅務局研究,向創投基金在香港以外地區作出投資的收益徵收稅項問題,目標是要維持香港繼續成為吸引基金經理、創投基金選作區內總部。